-
中国蕨科
中文名中国蕨科拼音名zhongguojueke拉丁名Sinopteridaceae中国植物志03(1):97所有属Aleuritopteris.粉背蕨属Cheilosoria....碎米蕨属Cryptogramma...珠蕨属Doryopteris....黑心蕨属Leptolepidium..薄鳞蕨属Notholaena.....隐囊蕨属Onychium.......金粉蕨属Pellaea........旱蕨属Sinopteris.....中国蕨属
-
小野鸡尾
别名:孔雀尾、小野鸡尾、金花草、凤尾连、解毒蕨来源及产地:中国蕨科植物野鸡尾Onychiumjaponicum(Thunb.)Kuntze的全草,广布长江以南各地,北到河北西部,河南南部和秦岭南坡。叶片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0-30cm,宽6-15mm,三至四回羽状分裂;四回羽片2-3对,互生,倒披针形或披针形;中柱鞘为1-2列薄壁细胞。
-
小叶金花草
别名:孔雀尾、小野鸡尾、金花草、凤尾连、解毒蕨来源及产地:中国蕨科植物野鸡尾Onychiumjaponicum(Thunb.)Kuntze的全草,广布长江以南各地,北到河北西部,河南南部和秦岭南坡。1.治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小便不利,煎服:15~"③《福建中草药》:"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
孔雀尾
中国蕨科植物野鸡尾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孔雀尾:孔雀尾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广西中药志》记载的小叶金花草之别名。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全草煎剂给小鼠灌胃,对眼镜蛇毒有保护作用。
-
川层草
《*辞典》:川层草: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ChuānC nɡCǎo别名: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毛轴碎米蕨的全草。2回羽状复叶,披针形,长8~孢子囊群圆形,每圆齿上1枚,囊群盖由变质的叶缘反卷而成,膜质,全缘。
-
粉背蕨
《*辞典》:粉背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拼音名:FěnB iJu 别名:铁脚凤尾草、鸡脚草(《江西民间草药》),水郎鸡(《贵州民间药物》),卷叶凤尾、岩飞蛾(《湖南药物志》)。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粉背蕨的全草。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利湿和瘀。治百日咳,喉风,痢疾,泄泻,淋病,白带,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
黑骨蕨
拼音名:HēiGǔ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薄叶碎米蕨的全草。羽片6-8对,基部1对最大,卵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9cm,宽2.5-4.5cm,柄长3-10mm,二回羽状;末回小羽片羽状半裂,裂片椭圆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000m的溪旁、田边或山地林下石上。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
-
黑心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拼音名:HēiXīnJué英文名:ConcolorousDoryoteris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黑心蕨的全草。叶柄、叶轴及羽轴均为亮紫黑色,叶柄长6-24cm,疏被褐色短毛,后近光滑,基部被鳞片;叶脉羽状,小脉二叉分枝。囊群盖全缘。凉归经:入膀胱、肝二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
-
栗柄金粉蕨
别名:亮叶乌蕨、野鸡尾、石发、红蕨蕨、金花草、孔雀尾来源:蕨类中国蕨科栗柄金粉蕨Onychiumlucidum(Don)Spreng[O.japonicum(Thunb.)Kunzevar.lucidum(Don)Chri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广东、福建至西南各省。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狂犬咬伤。
-
毛轴碎米蕨
拼音名:M oZh uSu MǐJu 别名: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小样线鸡尾来源:蕨类中国蕨科毛轴碎米蕨CheilantheschusanaHook.,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陕西、华东、湖北、湖南、华南、西南。功能主治:止泻利尿,清热解毒,止血散血。主治痢疾,小便痛,喉痛,蛇咬伤,痈疖肿疡。3钱,水煎服。
-
绒毛粉背蕨
拼音名:RónɡMáoFěnBèiJué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Chi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根茎短,直立,密被深棕色、半透明、卵状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下侧1片最大,常为羽状分裂,中部以上羽片狭卵形至卵形;叶脉羽状,分离。咽喉肿痛;
-
水狼萁
拼音名:ShuǐL nɡQ 别名:卷叶凤尾、白兰地草、白栖石来源:蕨类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粉背蕨Aleuritopterisfarinosa(Forsk.)Free,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性味:苦、微涩,温。功能主治:止咳化痰,健脾燥湿,活血祛瘀。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消化不良,痢疾,腹痛,白带,跌打损伤。
-
碎米蕨
拼音名:SuìMǐJué别名:毛轴碎米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碎米蕨的全草。羽片12-20对,长1-1.5cm,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几无柄,羽状或深羽裂,小羽片具3-4对圆裂片,下部羽片逐渐短缩,三角形基部1对呈耳形,裂片多少卷曲;囊群盖肾形或近圆肾形,边缘淡棕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溪边。
-
铁脚草
拼音名:TiěJiǎoCǎo别名:高山金粉蕨、黑足金鸡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黑足金粉蕨的全草。羽片10-14对,卵状长圆形,互生,基部1对最大,长10-25cm,宽5-14cm,柄长约1cm,四回羽状细裂;末回孢子叶裂片倒卵形,较宽;叶脉二叉分枝,营养叶裂片有小脉1条。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通经草
《*辞典》:通经草:出处:《山西中药志》拼音名:TōnɡJīnɡCǎo别名:金丝草(《山西中药志》),止惊草、金线铜皮、铁骨草(《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分经草、小孩拳、伸筋草(《河南中草药手册》)。化学成份:叶中含粉背蕨酸、蔗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功能主治:止咳,调经,祛湿。治咳嗽,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
小蕨萁
拼音名:XiǎoJuéQí别名:小蕨鸡、白粉蕨、华北粉背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薄鳞蕨的全草。Aleuritopteriskuhnii(Milde)Chi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根茎直立,密被红棕色卵形或阔披针形鳞片。小羽片4-5对,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长1-1.5cm,宽5-7mm,羽状深裂;性味:苦;
-
分经草
概述:分经草为中药名,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为《山西中草药》记载的通经草之别名。别名:金牛草、铜丝草、金丝草、分经草来源及产地:中国蕨科植物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Gmel.)Fee的全草。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百日咳,肺结核咯血,赤白带下,泻痢,风湿性关节炎。
-
银粉背蕨
拼音名:Y nFěnB iJu 别名:通经草、金丝草、铜丝草、金牛草来源:中国蕨科粉背蕨属植物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Gmel.)Fee的全草。春秋采,拔出全草,去须根及泥土,晒干或鲜用。性味:淡、微涩,温。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补虚止咳。用于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肺结核咳嗽,咯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凤尾连
概述:凤尾连为中药名,出自《福建中草药》,为《广西中药志》记载的小叶金花草之别名。别名:孔雀尾、小野鸡尾、金花草、凤尾连、解毒蕨。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血。1.治风热感冒,急性胃肠炎,痢疾,黄疸,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小便不利,煎服:15~化学成分:叶及根茎含野鸡尾二萜醇A~
-
金粉蕨
拼音名:JīnFěnJu 别名:野鸡尾、小野鸡尾、柏香莲、小金花草、水金鸡尾、孔雀尾、土黄连、解毒蕨、日本乌蕨来源: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金粉蕨Onychiumjaponicum(Thunb.)Kunze,以全草入药。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高热,肠炎,痢疾,小便不利;解山薯、木薯、砷中毒;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
白粉蕨
拼音名:B iFěnJu 别名:小蕨萁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华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kuhnii(Milde)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咳血,刀伤。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蕨鸡
出处:《贵州草药》拼音名:XiǎoJu Jī别名:白粉蕨来源: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粉背蕨的根茎、叶。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有短柄,顶端的彼此以狭翅和叶轴相连,其余从无翅的叶轴分开,基部1对略短;生境分布:生于疏林下石缝中,或坡脚阴处。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㈡小蕨鸡根茎、野棉花各三至四钱。
-
小一把抓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一把抓:来源:蕨类中国蕨科小一把抓Aleuritopterishopeana(C.Chr.)Chi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健脾胃,补中益气。主治感冒,小儿疳积,老年气虚。用法用量: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