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婆
拼音名:P nɡP 别名:鸡冠树、九层皮、七姐果来源:梧桐科苹婆SterculianobilisSmith,以果壳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止痢。主治痢疾。用法用量:果壳0.5~1两,水煎调糖1两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苹婆属
中文名苹婆属拼音名pingposhu拉丁名Sterculia中国植物志49(2):116描述SterculiaL.苹婆属,梧桐科,约30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23种,产西南部和南部,其中苹婆S.nobilisSmith广州常见栽培,取其种子供食用,味如栗子。雄蕊柱与子房柄合生,顶有15(稀10)个花药聚合而成一头状体;雌蕊由4-5个心皮合成;
-
凤眼果
《中医大辞典》·凤眼果:凤眼果为中药名,出自《生草药性备要》。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胃,杀虫。运用:风眼果壳:煎服治痢疾;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种子。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
-
红郎伞
拼音名:HónɡLánɡSǎn别名:个则王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海南苹婆或假苹婆的叶。小枝无毛或仅在幼嫩部分略被星状短柔毛。雄花长约8mm;2.假苹婆,本种与海南苹婆的区别为:叶片椭圆形、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的基部有基生脉1-3条,侧脉7-9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谷密林中。性味:味辛;
-
凤眼果壳
《*辞典》:凤眼果壳:出处:《广东中药》Ⅱ拼音名:F nɡYǎnGuǒK 英文名: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秋季采集成熟果实,剥取外壳,晒干。原形态:形态详凤眼果条。生境分布:产于广东等地。性状: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干时为棕褐色,长4~附方:治血痢:凤眼果壳,和蜜枣、陈皮煎汤服。
-
银叶树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银叶树的种子。叶互生,叶柄长1-2cm;托叶披针形,早落;雌花的心皮4-5枚,柱头与心皮同数且短而下弯。花期夏季。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岸,为热带海岸红树林的树种之一。性味:甘;平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涩肠止泻。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种子用于腹泻、痢疾。
-
翅苹婆属
中文名翅苹婆属拼音名chipingposhu拉丁名Pterygota中国植物志49(2):114描述PterygotaSchottetEndl.翅苹婆属,梧桐科,约2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我国只有翅苹婆P.alata(Roxb.)R.Br.1种,产海南。花单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雌花的子房柄很短,有5束不发育的雄蕊,心皮近分离,每心皮有胚珠多个;
-
冬苋菜
概述:冬苋菜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为《名医别录》记载的冬葵叶之别名。来源: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crispaL.的叶。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通乳,滑窍。1.治黄疸,肺热咳嗽,热毒下痢,小便不行,乳汁不下。2.研末敷治外伤出血,烫火伤。化学成分:本品含锦葵酸(Malvicacid)、苹婆酸、黏液质。
-
凤眼果根
拼音名:FènɡYǎnGuǒ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nobilisSmith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rculianobilisSmi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根,洗净,切片晒干。花单性,无花冠;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性味:甘;
-
凤眼果树皮
拼音名:FènɡYǎnGuǒShùPí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SterculianobilisSmith的树皮。花单性,无花冠;花萼淡红色,钟状,外面被短柔毛,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先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亦有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下气平喘。
-
龙眼核
《中医大辞典》·龙眼核:龙眼核为中药名,出自明·范洪《滇南本草图说》。来源:无患子科植物龙眼Euphorialongan(Lour.功能主治:止血定痛,理气散结。1.煅研外敷,治创伤出血,足趾痒烂;2.治疝气,瘿瘤。性味:苦;平归经:肝;膀胱经功能主治:行气散结;湿疮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
毛荚决明
拼音名:MáoJiáJuéMínɡ英文名:LegumenSickleSenna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毛荚决明的种子。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与叶轴均被黄褐色长毛,在叶柄基部上面具黑褐色腺体1枚;生境分布:分布于广东、云南德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自治州有逸为野生者。性味:苦;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痛。
-
木槿子
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还含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辞典》·木槿子:出处:《纲目》拼音名:MùJǐnZǐ别名:朝天子(《饮片新参》),川槿子(《药材学》)。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果实。又治黄水脓疮,烧存性,猪骨髓调涂之。"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
-
白榔皮
中间的裂片广卵形,尾状渐尖,长达8cm,宽约8cm,叶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被密集黄褐色星状茸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杂木林中或栽培于村边。化学成份:树胶含天冬氨酸(asparticacid),缬氨酸(va-l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甘氨酸(glycine)及苏氨酸(threonine)。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
-
猴欢喜属
中文名猴欢喜属拼音名houhuanxishu拉丁名Sloanea中国植物志49(1):34描述SloaneaL.猴欢喜属,杜英科,约120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20种,产西南部至台湾,有些作庭园观赏树,有些种类的木材有用。花单生或成簇腋生,或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药线形,顶孔开裂或短纵裂;子房3-4室,每室有胚珠多颗;
-
川槿子
概述:川槿子为中药名,出自《药材学》。为《本草纲目》记载的木槿子之别名。别名:朝天子、川槿子来源及产地: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syriacusL.的果实。性味:甘,微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痛,解毒。1.治肺热咳嗽,痰喘,偏正头痛。药理作用:α-生育酚即维生素E。临床用于习惯性流产、月经过多等。
-
冬葵叶
《中医大辞典》·冬葵叶:冬葵叶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治肺热咳嗽,热毒下痢,黄疸,二便不通,丹毒,金疮。去结行水,通乳。"③《本草汇言》:"里虚胃寒人;(《重庆草药》)②治黄疸:冬葵全草二两,天胡荽三两,紫花地丁草二两,车前草一两,精肉三两。(《孟诜必效方》)⑥治汤火伤:葵菜为末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