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和植物系统学(PlantSystematics):是根据植物的特征,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演化的顺序,对植物进行分类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逐步完善植物各级类群的进化系统。尤其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分子系统学(MolecularSystematics)为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
赤阳子
治食积,虫积,泄泻,痢疾,痞块,产后血瘀,崩漏。《*辞典》·赤阳子:出处:《滇南本草》拼音名:ChìYánɡZǐ别名:救军粮、赤果、纯阳子、火把果(《滇南本草》),红子(《分类草药性》),救兵粮(《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水沙子(《四川中药志》)。单叶互生,有时簇生;④《云南中草药》:健脾和胃。
-
崇澍蕨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孢子叶较大,叶柄长20-50cm;羽片10-20对,互生,斜向上,无柄,阔披针形,下部羽片带状披针形,长10-20cm,宽4-8cm,顶端渐尖,基部沿叶轴下延成狭翅,全缘或向顶部有疏细齿;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生于中脉两侧的一行网脉一侧,与中脉平行;性味:苦;凉归经: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地黄瓜
《*辞典》:地黄瓜: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D Hu nɡGuā别名:白蒂黄瓜、铧嘴菜(《贵州民间方药集》),曲角堇(《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黄瓜香(《贵州民间药物》)。4厘米,先端锐尖或圆,基部心脏形,边缘具锯齿,齿尖有腺,两面有棕色点,无毛;蒴果,无毛。治咽喉红肿,疔疮肿毒,刀伤出血,跌打损伤。
-
狗爪豆
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GǒuZhuǎDòu别名:狗踭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白黎豆(《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龙爪豆、猫爪豆(《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猫豆(《广西药植名录》)。狗爪豆二至三两,炖猪腰子服。本药内服煎剂用量3~猫豆毒苷类似毒扁豆碱,抑制胆碱酯酶,产生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
广西九里香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原形态:广西九里香灌木,高约1m。连叶柄长20-25cm,叶柄长3-5cm,叶柄及叶轴被短小的微柔毛,小叶柄长2-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00m左右的杂木林中。性味:辛;性微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跌打损伤;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果实有止痛,通经的功能。
-
广西九里香根
拼音名:GuǎnɡXīJiǔLǐXiānɡGēn英文名:rootofKwangsiJasminorange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广西九里香Murrayakwangsiensis(Huang)Hunag的根。连叶柄长20-25cm,叶柄长3-5cm,叶柄及叶轴被短小的微柔毛,小叶柄长2-3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800m左右的杂木林中。胃经功能主治:行气健胃。
-
厚叶贯众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拼音名:HòuYèGuànZhònɡ英文名:Thick-leafHollyFern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厚叶贯众的根茎。侧生羽片3-5对,对生,斜向上展开,长4-5cm,中部宽2.5-3cm,卵形至长卵圆形,先端尖锐,基部近心形,全缘,仅叶轴被极少纤维状鳞片;性味:苦;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花叶矮沱沱
《*辞典》:花叶矮沱沱: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uāY ǎiDu Du 别名:地黄连(《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花叶细辛、花叶寻胆(《四川中药志》)。复叶互生,小叶3片,上面触之粗糙,下面有短柔毛;附方:①治跌打损伤:花叶矮沱沱、阎王刺、小血藤、地胡椒。②治风湿病:花叶矮沱沱、岩豆藤、破骨风、筋骨草。
-
华东瘤足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叶片椭圆形,长20-35cm,宽12-16cm,中部以上羽状,侧生羽片10-12对,近对生或互生,近无柄;羽片纸质,狭椭圆形,边缘近全缘,近顶部有粗齿,中部羽片较大,长5-9cm,宽1.2-1.5cm,顶生羽片披针形,其基部常上部1-2枚侧生羽片合生;性味:微苦;凉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江南地不容
叶柄长7-10cm,有时可达14cm,盾状着生于距叶片基部1-2cm处;雄株为复伞形聚伞花序,总花序梗长2-5cm,稍肉质,顶端有小苞片,小聚伞花序有梗,5-8个伞形状簇生于假梗的未端,假伞梗纤细;化学成份:江南地不容根含 环藤宁碱(cycleanine),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及小檗胺(berbamine)等生物碱。
-
角果木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拼音名:JiǎoGuǒMù英文名:CommonCeriops别名:细蕊红树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树科植物角果木的全株。单叶,交互对生;花瓣5-6,生于一个10-12裂肉质花盘基部,白以,长圆状倒卵形,长约3.5mm,先端微凹,有3-4条微小的棒状附属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滩红树林中。主疮疡溃烂;
-
金星蕨
拼音名:JīnXīnɡJué英文名:GlandularParathelypteris别名:水蕨菜、白毛蛇、毛毛蛇、篦子草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金星蕨的全草。羽片10-15对,互生,略斜向上,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3-6cm,宽1-1.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截形,基部1对不缩短;性味:苦;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小便不利;
-
丽子藤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拼音名:LìZǐTénɡ英文名:rootofYunanDregea别名:滇假夜来香、白血藤、公公藤、奶浆藤、隔山撬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丽子藤的全草。叶片卵圆形,长1.3-3cm,宽0.9-2.5cm,基部心形;性味:苦;平归经:肝;用于风湿疼痛,小儿腹胀痛,胃痛和外伤肿痛等。
-
镰片假毛蕨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羽片25-30对,互生,斜展,无柄,线状披针形,中部的长8-15cm,宽6-10mm,先端长渐尖,基部截形,羽状深裂几达叶轴,在着生片的叶轴下面有1个褐色瘤状的气囊体,下部数对突然缩短成耳形至线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100m的山溪谷旁或路边湿地。性味:苦;摘录:《中华本草》
-
蒌蒿
蒌蒿的别名芦蒿、水艾、香艾、水蒿、藜蒿、泥蒿、蒿苔、龙艾、龙蒿、狭叶青蒿蒌蒿的使用提示每餐50~80克蒌蒿的营养价值叶含有桉叶素(Cineole)、蒿属醇(Artemisiaalcohol)和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等。蒌蒿有利膈、开胃、行水、解毒等功效,可治胃气虚弱、纳呆、浮肿等病症,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
毛青杠
《中医大辞典》·毛青杠:毛青杠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记载的红毛走马胎之别名。别名:毛青杠、虎舌红、红毛毡、红胆、毛凉伞来源及产地:紫金牛科植物乳毛紫金牛ArdisiamamillataHance的全株。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可舒筋活血,生血逐瘀。又可通经。
-
密花美登木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生境分布:分布广西。近下表皮内侧的第2列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化学成份:叶含卫矛醇(dulcitol),丁二酸(succinicacid),丁香酸(syringicacid),3-羟基曲酸(3-hydroxykojicacid),黑麦草内酯(loliolide),美登木素(maytansine)。有毒归经:肺、肝二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
-
清风藤
出处:清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图经》,曰:“清风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有,彼土人采其叶入药,治风有效。”拼音名:QīnɡFēnɡTénɡ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单叶互生;子房卵形,被细毛。性味:苦;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疮疡肿毒;
-
莎草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拼音名:SuōCǎoJué英文名:all-grassofFingeredSchizaea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蕨科植物莎草蕨的全草。原形态:陆生蕨类植物。孢子囊棕黄色,呈2行排列于裂片下面主脉的两侧,成熟时几覆盖整个裂片下面。性味:微苦;凉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等症。
-
山麻黄
《*辞典》:山麻黄: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ShānM Hu nɡ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7),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四川常用中草药》)。小叶柄短。5裂,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治感冒,咳喘,水积病及蛇咬伤。
-
石山花椒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石山花椒的根或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calciolumHua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果实,晒干。侧脉6-对。萼片4-5,广卵形,长0.5-1mm;成熟的心皮3-4。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1000m左右的灌丛中。性味:辛;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散寒除湿;
-
水禾麻
《*辞典》:水禾麻: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拼音名:ShuǐH M 别名:山麻(《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大水麻、水苏麻(《贵州民间药物》)。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长达20厘米;性味:性温,味淡。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接骨,解表寒。②治风湿骨痛:水苏麻根二两,山豆根、八爪金龙各七钱,追风伞一两五钱。
-
桐叶千金藤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复伞形聚伞花序,单生叶腋短枝上;此外尚含木兰碱(magnoflorine),异木防已碱(isotrilobine),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lactam),尿囊素(allantoin), 谷甾醇( -sitosterol),千金藤松宾碱(stephasubine),右旋-3 ,4 -二氢千金藤松宾碱[3 ,4 -dihydrostephasubine]。
-
团叶槲蕨
拼音名:TuánYèHúJué别名:肉碎补、骨碎补、石蜈蚣来源:药材基源:为槲蕨科植物团叶槲蕨的根茎。根茎横生,粗8-10mm,肉质,顶端密被披针形鳞片,基部阔卵形,盾状着作画,先端长渐尖成尾状,边缘有睫毛。气微,味微苦。性温归经:肾经功能主治:益肾气;散瘀止血;用于小儿疳积,肾虚耳鸣,跌打损伤、骨折。
-
娃娃拳
《*辞典》:娃娃拳: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W WɑQu 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草药手册》)。原形态:落叶灌木,高达2.5米,小枝有星状毛。单叶互生,卵形、菱状卵形至菱状披针形,长5~
-
香豆蔻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小苞片管状,长约5cm,裂至中部,裂片钻状;化学成份:种子含香豆蔻素(subulin),小豆蔻查耳酮(cardamonin),山姜素(alpinetin),矮牵牛素-3,5-二葡萄糖甙(petunidin-3,5-diglucoside),无色矢车菊素-3-O- -D-吡喃葡萄糖甙(leucocyanidin-3-O- -D-glucopyranoside)。性味:味辛;
-
小箭草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XiǎoJi nCǎo别名:零余子佛甲草(《植物学大辞典》),马屎花(《苏南种子植物》),珠芽石板菜(《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珠芽景天的全草。2厘米,先端尖或钝,上部常有乳头状突起;花瓣6,披针形至长卵形,黄色,先端有小尖状物突起;心皮5,成熟的心皮长4~
-
秀丽槭
叶片薄纸质或纸质,宽7-10cm,长5.5-8cm,通常5裂,中生裂片与侧裂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短急锐尖,尖尾长8-10mm,基部深心形或近心形,叶缘边具紧贴细圆齿,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基生脉5条,在两面均显着。性味:辛;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民间用根治关节疼痛及骨折。
-
虉草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2卷2期》。原形态:虉草多年生草本。孕花外稃宽披针形,长3-4mm,上部具柔毛,短于颖,软骨质,无芒,有5条不明显的脉;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3200m的林下、潮湿草地和水湿处。辛功能主治:调经;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民间常以全草主治妇女红、白带和月经不调等症。
-
李德铢
从事的工作或研究领域植物分类、分子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分子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主要业绩在竹亚科系统学研究方面有新的建树。他带领的研究组较为系统地开展了跨太平洋洲际间断分布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对太平洋洲际间断分布型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用植物或植物中具有生理活性成分的科学。它是随着分离技术和鉴定方法趋于微量、快速而发展的。植物成分的研究,阐明了大量的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并发现许多具有特殊疗效的活性成分。如麻黄碱(平喘)、可待因(镇咳)、洋地黄毒甙(强心)、青蒿素(抗疟)、利血平(降压)、美登碱(抗癌)等。
-
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学(plantresourses):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
华福花属
中文名华福花属拼音名huafuhuashu拉丁名Sinadoxa中国植物志73(1):4描述SinodoxaC.Y.Wu,Z.L.WuteR.F.Huang华福花属,五福花科,仅有华福花A.corydalifoliaC.Y.Wu,Z.L.WuetR.F.Huang1种,产云南。(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9:207,1981。)属下物种华福花
-
芒苞草属
中文名芒苞草属拼音名mangbaocaoshu拉丁名Acanthochlamys中国植物志16(1):40描述AcanthochlamysP.C.Ko芒苞草属,石蒜科,仅含芒苞草A.bracteataP.C.Ko1种,产我国四川省。(参阅《植物分类研究》2,1980及《植物分类学报》19:321-329,1981。)属下物种芒苞草
-
颈果草属
中文名颈果草属拼音名jingguocaoshu拉丁名Metaeritrichium中国植物志64(2):175描述MetaeritrichiumW.T.Wang颈果草属,紫草科。仅颈果草M.microuloidesW.T.Wang1种,产我国西藏和青海。(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8(4)514-515,1980。)属下物种颈果草
-
鸭跖草科
中文名鸭跖草科拼音名yazhicaoke拉丁名Commelinaceae描述Commelinaceae鸭跖草科,单子叶植物,38属,500种,大部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连引入的有15属,51种,全国均有分布,惟东南部最盛。叶互生,有鞘;果为一蒴果;(参阅《植物分类学报》第12卷,第4期,洪德元著“国产鸭跖草科植物”一文。
-
四照花属
中文名四照花属拼音名sizhaohuashu拉丁名Dendrobenthamia中国植物志56:86描述DendrobenthamiaHutch.四照花属,山茱萸科,12种,产喜马拉雅至东亚,我国有9种,产西南、中南至东部,为很好的观赏植物。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倒垂的胚珠1颗,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果核果状。
-
青荚叶属
中文名青荚叶属拼音名qingjiayeshu拉丁名Helwingia中国植物志56:20描述HelwingiaWilld.青荚叶属,山茱萸科,8种,产喜马拉雅区至日本,我国约5种,分布于西北部、西南部至东部。叶互生,单叶,边缘有锯齿;花小,单性异株;子房下位,3-5室;(参阅方文培的“青荚叶属之研究”,载植物分类学报,第1卷,164-173,1951。
-
乌桕属
中文名乌桕属拼音名wujiushu拉丁名Sapium中国植物志44(3):12描述SapiumP.Br.乌桕属,大戟科,120种以上,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10种,产西南部至东部,其中乌桕S.sebiferumRoxb.各地广为栽培,取其果的脂蜡,为制造蜡烛、肥皂等原料,种子榨油可制油漆,根皮、叶入药。花丝分离,无退化雌蕊;子房2-3室,每室1胚珠;
-
扁蕾属
花冠4裂,裂片基部边缘常成剪刈状,管的基部有小腺体4个与雄蕊互生;子房具柄;(参阅马毓泉的“中国龙胆科一新属—扁蕾属”,载植物分类学报,第1卷,5-19,1951。)属下物种扁蕾、扁蕾(原变种)、粗边扁蓄、大花扁蕾、高原扁蕾、黄白扁蕾、黄花扁蕾、回旋扁蕾、卵叶扁蕾、湿生扁蕾、湿生扁蕾(原变种)、细萼扁蕾
-
辐花属
中文名辐花属拼音名fuhuashu拉丁名Lomatogoniopsis中国植物志62:341描述LomatogoniopsisT.N.HoetS.W.Liu辐花属,龙胆科。2种,产我国西藏。(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8(4);466-468,1980。)属下物种辐花、盔形辐花、卵叶辐花
-
活血丹属
中文名活血丹属拼音名huoxuedanshu拉丁名Glechoma中国植物志65(2):315描述MeehaniopsisKudo=GlechomaL.活血丹属,唇形科,原作为一独立的属,实误。见《植物分类学报》,12:29,1974。属下物种白透骨消、白透骨消(原变种)、大花活血丹、活血丹、欧活血丹、日本活血丹、无毛白透骨消、狭萼白透骨消
-
鱼藤属
中文名鱼藤属拼音名yutengshu拉丁名Derris中国植物志40:191描述DerrisLour.鱼藤属,蝶形花科,70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20种,产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有些种类的根部含鱼藤酮,可为杀虫剂。藤本,稀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无小托叶;子房有胚珠多颗;
-
楝科
中文名楝科拼音名lianke拉丁名Meliaceae描述Meliaceae楝科,双子叶植物,约50属,14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至温带地区,我国产15属,59种,此外尚引入栽培有3属,3种,主产长江以南各省区,少数分布至长江以北,大多数种类的木材很有用,有些种类入药,有些供观赏用。
-
素馨属
中文名素馨属拼音名suxinshu拉丁名Jasminum中国植物志61:174描述JasminumL.素馨属,木犀科,约300种,分布于东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43种,产西南部至东部,但以西南部最盛,大部供观赏用,有些入药,有些种类的花可窨茶增加香味。叶对生,很少互生,单叶、三出复叶或奇数羽状复叶,无托叶;叶柄常有关节;
-
鸟巢兰属
中文名鸟巢兰属拼音名niaochaolanshu拉丁名Neottia中国植物志17:97描述NeottiaGuett.鸟巢兰属,兰科,10种,主产东亚,个别见于欧洲,我国有7种,多见于西南高山。腐生兰,具短的根状茎和肉质纤维根,后者聚生呈鸟巢状,故有鸟巢兰之称;花药直立或向前俯倾;花粉块2,每个又多少纵裂为2,粒粉质,无附属物。
-
翅果蓼属
中文名翅果蓼属拼音名chiguoliaoshu拉丁名Parapteropyrum中国植物志25(1):142描述ParapteropyrumA.J.Li翅果蓼属,蓼科,仅有翅果寥P.tibeticumA.J.Li1种,产我国西藏.(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9:330,1981。)属下物种翅果蓼
-
太行花属
中文名太行花属拼音名taixinghuashu拉丁名Taihangia中国植物志37:227描述TaihangiaYuetLi太行花属,蔷薇科,仅太行花T.rupestrisYuetLi1种及1变种var.ciliataYuetLi,产我国河南、河北。(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8(4):469-471,1980。)属下物种太行花、太行花(原变种)、缘毛太行花、缘毛太行花(变种)
-
泡花树属
中文名泡花树属拼音名paohuashushu拉丁名Meliosma中国植物志47(1):96描述MeliosmaBl.泡花树属,清风藤科,约90种,分布于温带亚洲和美洲,我国有29种,产西部至台湾,西南最盛。叶为单叶或奇数羽状复叶而有对生的小叶;雄蕊5,外面3枚退化雄蕊与外面花瓣对生;子房2(3)室,基部为花盘所围绕;胚珠每室2颗;果为一核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