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苣荬菜
2.苦菜煎汤中加少许酒冲服,可治疗尿血;苣荬菜的食疗功效苣荬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消肿排脓、法瘀止痛、补虚止咳的功效;应用美蓝脱色的方法在试管内测定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的活性,苣荬菜水煎浓缩酒精提取液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及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主咽喉肿痛;
-
牛舌头
《中医大辞典》·牛舌头:牛舌头为中药名,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苣荬菜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凉血止血,化瘀解毒。1.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倒经,产后瘀血腹痛。来源:为菊科植物匍茎苦菜的全草。4月间采取。茎生叶无柄,基部成耳廓状抱茎。
-
山苦荬
别名:牛舌头、野苦荬、山苦荬、北败酱来源及产地:菊科植物苣荬菜SonchusbrachyotusDC.L.的全草。尚含青蓝苷、芹菜素、甘露醇、消旋肌醇等。总苞长约8毫米,外层苞片很小,卵圆形,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瘦果狭披针形;"②《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
-
北败酱
概述:北败酱为中药名,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苣荬菜之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凉血止血,化瘀解毒。1.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倒经,产后瘀血腹痛。化学成分:全草含槲皮素、异鼠李素及它们的葡萄糖苷。
-
败酱
形与上种相似,惟根生叶卵状披针形,有长柄;治肠痈,下痢,赤白带下,产后瘀滞腹痛,目赤肿痛,痈肿疥癣。⑨治蛇咬:败酱草半斤,煎汤顿服。备注:据《本草》记载,败酱应为上述败酱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区习惯上以菊科植物苣荬菜的带根全草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果全草作败酱使用。
-
苣荬菜花
出处:《河北中药手册》拼音名:J MǎiC iHuā来源:为菊科植物苣荬菜的花,夏秋季花将开放时采摘,晒干。性味: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治急性黄痘型传染性肝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摘录:《*辞典》
-
苦苣菜属
中文名苦苣菜属拼音名kujucaishu拉丁名Sonchus中国植物志80(1):60描述SonchusL.苦苣菜属,菊科,约50种,分布于北温带,欧亚大陆及地中海地区和大西洋岛屿。总苞片数列;瘦果卵形至圆柱形,压扁,无喙;属下物种长裂苦苣菜、短裂苦苣菜、花叶滇苦菜、苣荬菜、苦苣菜、南苦苣菜、南苦荬菜、全叶苦苣菜、续断菊、沼生苦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