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珧柱
《*辞典》:江珧柱:出处:《本草从新》拼音名:JiānɡY oZh 别名:马甲柱(《闽中海错疏》),角带子(《本草求原》)。近腹缘的壳表光滑,其他部分均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小棘。后闭壳肌痕大,略呈圆形,位于贝壳中部。生境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底。①《本草从新》: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消腹中宿食。
-
甲香
《中医大辞典》·甲香:甲香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2.治头疮,甲疽,痔瘘,疥癣,毒虫咬伤。一面降起,表面淡白色、浅棕色或浅绿色,有颗粒状突起,且有螺旋状的降起。2.《经验方》: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黄土泥水煮一日,以温水浴过,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过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过,煿干任用。
-
榧螺
拼音名:FěiLuó英文名:snailshell来源:药材基源:为榧螺科动物伶鼬榧螺和红口榧螺的壳。体螺层高度约为螺旋部的18倍。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至潮下带40余米深的沙质海底,退潮后常潜入沙内。螺层约8层,体螺层长大,其高度约为壳塔高的18倍,壳口狭长,前端较宽,边缘完整,色淡,内面橘红色。清燥润肺。
-
锥螺壳
拼音名:ZhuīLuóKé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和笋锥螺的壳。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性味:味咸;性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摘录:《中华本草》
-
锥螺厣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拼音名:ZhuīLuóYǎn英文名:pricksnail来源:药材基源:为锥螺科动物棒锥螺及笋锥螺的厣。生长线明显,有时形成褶襞,壳口近圆形,壳内面具有与壳表螺肋相应的沟纹,外唇薄,易破损,内唇较坚。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40m深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海底。
-
砗磲肉
拼音名:ChēQúRòu来源:药材基源:为砗磲科动物鳞砗磲和长砗磲等的肉。壳顶前方中凹,为长卵圆形的足丝孔,孔周缘有排列稀疏的齿状突起,壳背缘斜。壳表黄白色,具有自顶部直达腹缘而向前方斜走的强大鳞状放射肋5-7条,肋宽显着大于肋沟。铰合部长达末端左壳有主齿及后侧齿各1枚;生活时外套膜边缘为蓝色。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