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藤酮
鱼藤酮中毒:鱼藤酮属神经毒物,毒性强,主要作用于延髓中枢,中毒后先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及惊厥,后可导致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大鼠急性中毒LD50为132~(2)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烦躁不安、视觉模糊、肌肉震颤、痉挛,重者共济失调、四肢抽搐、惊厥、休克,意识障碍,常因呼吸衰竭致死。
-
鱼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藤:拼音名:Y T nɡ别名:毒鱼藤来源:豆科苦楝藤属植物鱼藤DerristrifoliataLour.,以全株及根状茎入药。呼吸减慢时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对症治疗。(2)鱼藤作为农业杀虫药,成分中以鱼藤酮的毒力最强,鱼藤素次之,其余极弱。注意:禁内服。有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杀虫止痒。
-
生物农药
精油对昆虫具有引诱、杀卵、熏蒸、忌避和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等作用。苦皮藤(Celastrusangulata)又称南蛇藤、"菜虫药"等,属卫矛科(Celastraceae)南蛇藤属(Celastrus),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目前已从苦皮藤中分离、鉴定了至少18种化合物,其中拒食成分1个(苦皮藤素I),毒杀成分6个,麻醉成分11个(苦皮藤素IV为代表)。
-
二氢化鱼藤酮
鱼藤酮中毒:鱼藤酮属神经毒物,毒性强,主要作用于延髓中枢,中毒后先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及惊厥,后可导致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大鼠急性中毒LD50为132~(2)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烦躁不安、视觉模糊、肌肉震颤、痉挛,重者共济失调、四肢抽搐、惊厥、休克,意识障碍,常因呼吸衰竭致死。
-
地瓜子
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D GuāZǐ别名:地萝卜子(《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的种子。化学成份:种子含毒鱼和杀虫成分。毒性:地瓜子,民间多用以杀虫,但因误食而中毒者亦曾有报道。8小时发病,均出现呕吐、全身软弱无力及神智昏迷,有的并伴见小便失禁,呼吸困难,体温下降,或呈明显休克状态;
-
昆明鸡血藤根
出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KūnM nɡJīXu T nɡ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根。化学成份:根和种子均含鱼藤酮及拟鱼藤酮,种子含量较高,约1.22%。毒性:有小毒。功能主治:镇静。附方:治狂躁型精神分裂症:昆明鸡血藤根二至三两,加水五碗,煎至半碗,于饭后二小时一次服,一日一次。
-
生物源杀虫剂
生物源杀虫剂的主要品种:鱼藤酮:鱼藤酮又名二氢化鱼藤酮,为豆科植物鱼藤的主要成分。纯品系白色六角形结晶,无臭无味,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遇碱和光将快速分解失效。可与酸生成盐,生成盐后毒性降低。本品可经呼吸、胃肠道及皮肤吸收。在碱性尿中排出的烟碱量只有酸性尿液的1/4。
-
凉薯
别名:葛薯、地瓜、凉瓜、地萝卜、沙葛、豆薯来源:豆科凉薯Pachyrrhizuserosu(L.生境分布:长江以南各省。性味:块根:甘,微凉。功能主治:块根:止渴,解酒毒。慢性酒精中毒:鲜块根拌白糖吃。种子有毒,可作杀虫剂,对防治烟、甘蔗、棉蚜虫有效。8两,种子适量用醋煮,取汁外搽。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苦檀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檀子:拼音名:KǔT nZǐ别名:苦蚕子、冲天子来源:豆科鸡血藤属植物厚果鸡血藤MillettiapachycarpaBenth.,以根、叶及种子入药。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大毒归经:脾;消积杀虫。小儿疳积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2.《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
灰叶根
《*辞典》:灰叶根: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HuīY Gēn来源:为豆科植物灰叶的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化学成份:根皮含鱼藤酮、灰叶素和鱼藤素。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消滞。治胃肠气胀,消化不良,胃炎疼痛。
-
鱼藤属
中文名鱼藤属拼音名yutengshu拉丁名Derris中国植物志40:191描述DerrisLour.鱼藤属,蝶形花科,70余种,分布于热带地区,我国约20种,产西南部经中部至东南部,有些种类的根部含鱼藤酮,可为杀虫剂。藤本,稀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无小托叶;子房有胚珠多颗;
-
豆薯
概述:豆薯,别名沙葛、凉薯、地瓜。豆薯属豆科豆薯属中能形成块根的栽培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草质藤本植物。种子及茎叶含鱼藤酮,对人畜有毒,不能食用,但可提取杀虫剂。豆薯的别名:晾薯、土瓜豆薯的营养价值:1.豆薯食用部分为肥大的块根,含丰富的水分、碳水化合物,富含糖类、蛋白质,及一些矿物质、维生素等;
-
苏门答腊鱼藤酚
苏门答腊鱼藤酚是一种拟鱼藤酮。来源:苏门答腊鱼藤酚来源于马六甲鱼藤(Derrismalaccensis)等植物。理化性质:针状结晶。熔点183℃。旋光度[α]D-184°(c=1.335,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