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烷酸
概述:棕榈酸(palmiticacid)是指含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微溶于冷醇及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在100ml水中只溶解0.00072g。该品具有特殊香气和滋味,按我国GB2760-89规定,可用于配制各种食用香料,也用作消泡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
龙舌兰
拼音名:LónɡShéLán别名:剑兰、剑麻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龙舌兰的叶。花淡黄绿色,近漏斗状,花被管长约1.2cm,裂片6,长2.5-3cm;栽培:生物学特性原产墨西哥,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冬季气温不低于5℃能正常生长。此外,开花的植株在花序上形成无性芽落地生根,可长成新植株。性味:苦;
-
棕榈酸
概述:棕榈酸(palmiticacid)是指含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微溶于冷醇及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在100ml水中只溶解0.00072g。该品具有特殊香气和滋味,按我国GB2760-89规定,可用于配制各种食用香料,也用作消泡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
十六酸
概述:棕榈酸(palmiticacid)是指含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微溶于冷醇及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在100ml水中只溶解0.00072g。该品具有特殊香气和滋味,按我国GB2760-89规定,可用于配制各种食用香料,也用作消泡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
软脂酸
概述:棕榈酸(palmiticacid)是指含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微溶于冷醇及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在100ml水中只溶解0.00072g。该品具有特殊香气和滋味,按我国GB2760-89规定,可用于配制各种食用香料,也用作消泡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
鲸乙酸
概述:棕榈酸(palmiticacid)是指含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微溶于冷醇及石油醚,溶于乙醇,易溶于乙醚、氯仿和醋酸,在100ml水中只溶解0.00072g。该品具有特殊香气和滋味,按我国GB2760-89规定,可用于配制各种食用香料,也用作消泡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
鹅肠菜
拼音名:éChánɡCài别名:脚皮菜、鸡肠菜、黑昆布、小海带、野海带、脚白菜、鹅蛋菜、簸箕菜、面筋菜、土海带、海带丝来源:药材基源:为萱藻科植物鹅肠菜的藻体。成熟藻体自外皮层细胞长出众多配子囊,排列成栅状,肉眼可见配子囊群呈深褐色的成片斑块,分布于整个藻体。性味:咸;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
红绵藤
蔷薇科植物红绵藤的叶·《中医大辞典》·红绵藤:红绵藤为中药名,出自《中草药通讯》1972,(4):41。生境分布:广东。叶片长圆披针形,长6-12cm,宽2.5-4cm,顶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深绿色,下面密被红棕色绒毛,边缘具细小锯齿,或近基部有2浅裂片,侧脉5-8对。雌蕊多数,花柱疏生绢状长柔毛。
-
金鱼草
拼音名:JīnYúCǎo英文名:CommonSnapdragon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茎直立,基部有时木质化,茎中上部被腺毛,基部有时分枝。叶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6cm,无毛,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能。外用用于跌打扭伤、疮疡肿毒。
-
竹砂仁
拼音名:ZhúShāRén别名:竹果、竹红菌、竹花、竹生小肉座菌来源:药材基源:为肉座菌科真菌竹小肉座菌的子座。侧丝略长于子囊。化学成份:竹砂仁含5%D-甘露醇(D-mannitol),竹红菌素(hypocrellin)A、B,过氧竹红菌素(peroxyhpocrellin),十六烷酸(hexadecanoicacid)和十八烷酸(octadecanoicac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