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堇
《全国中草药汇编》:紫堇:拼音名:ZǐJǐn别名:蝎子花、断肠草[贵州]来源:罂粟科紫堇属植物紫堇CorydalisedulisMaxim.,以根或全草入药。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3-10cm,疏着花5-8朵,苞片狭卵形至披针形,长1.5-3mm,先端尖,全缘或疏生小齿;主疮疡肿毒;治疮毒,顽癣,秃疮,带状疱疹,蛇咬伤,脱肛,遗精。
-
麦黄草
概述:麦黄草为中药名,出自《陕西中草药》,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紫堇之别名。别名:又名苔菜、野花生、麦黄草、断肠草、蝎子花。来源及产地:罂粟科植物紫堇CorydalisedulisMaxim.的全草或根。功能主治:功在止痛,止血,固精,解毒。药理作用:紫堇甲醇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
刻裂紫堇
拼音名:K Li ZǐJǐn别名:黄花地锦苗、断肠草、裂苞紫堇来源:罂粟科刻裂紫堇Corydalisincisa(Thunb.)Pers.,以根、叶、花入药。化学成份:块茎含多种生物碱:延胡素碱(corydaline)、普洛托品、清风藤碱(sinoacutine)、血根碱(sanguinarine)等。功能主治:解毒杀虫。主治疮毒,癞痢头,顽癣,毒蛇咬伤。
-
珠果黄紫堇
拼音名:ZhūGuǒHuánɡZǐJǐn别名:念珠黄堇、念珠紫堇、胡黄堇。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珠果黄堇的全草。C.maximowczianaNakai]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挖,晒干。苞片披针形,长5-8mm;花期5-6月,果期6-7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湿地。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痈疮热疖;无名肿毒;
-
苍山黄堇
拼音名:ShēnɡShānHuánɡJǐn别名:马尾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苍山黄堇的全草。基生叶2,柄长5-12cm,叶片 廓宽卵形,长1.5-4cm,宽2-6cm,二回三出全裂,一回裂片具短柄,末回裂片狭倒卵形至条状披针形,先端有短尖,无柄;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m左右的山坡草地。
-
紫堇花
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ZǐJǐnHuā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紫堇的花。附方:治大人小儿脱肛,每天冷及吃冷食即暴痢不止,肛则下脱,久疗不瘥:春间收紫堇花二斤,暴干为散,加磁毛末七两,相和研细,涂肛上纳入,即使人噀冷水于面上,即吸入肠中,每日一涂药、噀面,不过六七度即瘥矣。忌生冷、陈仓米等物。
-
荷包牡丹根
《*辞典》:荷包牡丹根: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拼音名:H BāoMǔDānGēn别名:土当归(《纲目拾遗》)。蒴果细长圆形,种子细小,有冠毛。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及云南均有栽培。化学成份:全株含隐品碱、原阿片碱、血根碱、黄连碱,以及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屈菜黄碱、华紫堇碱、斯氏紫堇碱、牛心果碱等。
-
山臭草
拼音名:ShānChòuCǎo别名:闷头花、断肠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大叶紫堇的全草或根。茎生叶2-4枚,与基生叶同形而短小。疏列花10朵左右,苞片卵形至倒卵形,上半部边缘有圆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800m的山地林下沟边。性味:苦;清热解毒。胸脘刺痛;坐板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
-
巨紫堇
拼音名:JùZǐJǐn英文名:LargeCorydalis来源: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巨紫堇的全草。基生叶具长柄,叶片 廓三角形,三出全裂,裂片有短柄,再羽状深裂,最终裂片椭圆形至长卵形,长2-7cm,下面淡绿色;苞片条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沟边。有镇痛镇静、抗菌消炎的功能。性味:苦;寒归经:肺;
-
岩荠属
中文名岩荠属拼音名yanjishu拉丁名Cochlearia中国植物志33:96属下物种叉毛岩荠、翅柄岩荠、河岸岩荠、卵叶岩荠、柔毛岩荠、锐棱岩荠、台湾岩荠、弯缺岩荠、武功山岩荠、小果岩荠、岩荠、浙江岩荠、紫堇叶岩荠
-
箭叶水苏属
中文名箭叶水苏属拼音名jianyeshuisushu拉丁名Metastachydium中国植物志66:28描述MetastachydiumAiry-Shaw箭叶水苏属,唇形科,只有箭叶水苏M.sagittatum(Regel)C.Y.WuetH.W.Li1种,产苏联及我国新疆。多年生草本;雄蕊4,二强,内藏,花丝密被成簇的长单毛,且近基部有大小不等的乳凸状毛,基部三角形增大,花药肾形;
-
原鸦片碱
原鸦片碱又称普托品或延胡索丙素,是从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分子式C20H19NO5,分子量353.36,单斜柱结晶,熔点208℃.同属植物伏生紫堇的块茎中也含有此成分。原鸦片碱对幽门结扎性溃疡,胃酸分泌物有抑制作用。
-
高山羊不吃
《全国中草药汇编》:高山羊不吃:拼音名:GāoShānY nɡB Chī别名:山香来源:罂粟科紫堇属植物高山紫堇CorydalisesquiroliiLevl.,以根状茎及根供药用。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湿热,止痛。用于心、胃气痛,胆经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