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浆藤
萝藦科植物通光散的藤茎·《中医大辞典》·奶浆藤:奶浆藤为中药名,出自《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通光散之别名。功能主治:功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2.乳汁不通,小便不利。3.疔疮肿毒。药理作用:本品含酯型苷,从中分得萝蘼苷元、肉珊瑚苷元、去酰牛皮消苷元、夜来香素(pergularin)等。
-
华萝藦
别名:奶浆藤来源:萝藦科华萝藦MetaplexishemsleyanaOliv.,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陕西、河北、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补肾强壮。主治肾亏遗精,少乳,肢力劳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苦绳
别名:奶浆藤、小木通、白浆藤、白浆草、通关散、中华假夜来香、中华南山藤、野泡通来源:萝藦科苦绳DregeasinensisHemsl.[Wattakakasinensis(Hemsl.)Stapf],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功能主治:消炎,通乳,利尿,除湿,止痛。主治乳汁不通,小便不利,虚咳,胃痛,风湿疼痛,痈疮疖肿。
-
丽子藤
出处: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拼音名:LìZǐTénɡ英文名:rootofYunanDregea别名:滇假夜来香、白血藤、公公藤、奶浆藤、隔山撬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丽子藤的全草。叶片卵圆形,长1.3-3cm,宽0.9-2.5cm,基部心形;性味:苦;平归经:肝;用于风湿疼痛,小儿腹胀痛,胃痛和外伤肿痛等。
-
黑骨头
《*辞典》:黑骨头: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HēiGǔTou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云南中草药》)。
-
面根藤
《*辞典》:面根藤:出处:《分类草药性》拼音名:Mi nGēnT nɡ别名:蒚子根、兔儿苗、狗儿秧、秧子根(《救荒本草》),奶浆藤(《分类草药性》),面根草、狗儿完(《天宝本草》),小旋花(《植物学大辞典》),南面根(《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常春藤叶夫剑、狗儿蔓(《陕西中草药》)。单叶互生;
-
通花根
《*辞典》:通花根:出处:《木草便方》拼音名:TōnɡHuāGēn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根。11月采挖。①《草木便方》:除热利水,通五淋,消水肿,利耳鼻,催生,下乳,明耳目。②《分类草药性》:治气胀,消食积,失音,补虚损,通大便。附方:催乳:通花根二两,土洋参二两,奶浆藤二两,鲜隔山撬一两。
-
白环藤
概述:白环藤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萝藦之别名。别名:白环藤、羊角菜、婆婆针线包、奶浆藤。功能主治:补气益精,通乳消肿解毒。1.治虚损劳伤,阳痿,遗精,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化学成分:本品含酯型苷,从中分得萝蘼苷元、肉珊瑚苷元、去酰牛皮消苷元、夜来香素(pergularin)等。
-
萝藦
《全国中草药汇编》:萝藦:拼音名:Lu M 别名: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来源:萝藦科萝藦属植物萝藦Metaplexisjaponica(Thunb.)Makino,以块根、全草和果壳入药。小苞片膜质,披针形,先端渐司法厅;以及肉珊瑚甙元,萝藦甙元,苯甲酰热马酮,夜来香素,去羟基肉珊瑚甙元等。性味:味甘;
-
乌骨藤
《中医大辞典》·乌骨藤:乌骨藤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选》,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通光散之别名。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1.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化学成分:藤茎含苦味甾体脂苷,其主要苷元为通光素(Tenacissigenin)及通光藤苷元(Tenacigenin)。叶柄长约1厘米。
-
羊角菜
概述:羊角菜为中药名,出自《救荒本草》,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萝藦之别名。别名:白环藤、羊角菜、婆婆针线包、奶浆藤。来源及产地:萝藦科植物萝藦Metaplexisjaponica(Thunb.)Mak.的全草或根。性味:甘、辛,平。功能主治:补气益精,通乳消肿解毒。1.治虚损劳伤,阳痿,遗精,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
-
下奶藤
别名:奶浆藤、乌骨藤、黄木香、下奶藤、通关藤来源及产地:萝藦科植物通光散Marsdeniatenacissima(Roxb.)WightetArn.的藤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通乳利尿。1.治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咽喉炎。2.乳汁不通,小便不利。4.近试用于食管癌,贲门癌,宫颈癌,及淋巴网状细胞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