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草
拼音名:Qi nɡCǎo别名:石薯、石茹菰、白石薯、软骨石薯、白猪子果、袜子菜来源:荨麻科墙草ParietariamicranthaLedeb.,以块根、叶入药。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福建、台湾及西南地区。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拔脓消肿。主治脚底深部脓肿,痈疽,疔疖,多发性脓肿。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墙草根
《*辞典》:墙草根:出处:《福建中草药》拼音名:Qi nɡCǎoGēn别名:白石薯、田薯(《福建中草药》),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0.5~苞片狭披针形,两性花直径约1毫米,花被片4,狭椭圆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生境分布:生于阴湿的多石处、田塍湿地或草地。
-
墙草属
中文名墙草属拼音名qiangcaoshu拉丁名Parietaria中国植物志23(2):400描述ParietariaL.墙草属,荨麻科,30种,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地区,其中墙草P.micranthaLedeb.,我国西南、西北至东北及台湾有分布。苞片合生或分离;雄蕊4(3)枚;种子有丰富的胚乳。在两性花中,雌蕊早熟,花柱突出于花芽外;属下物种墙草
-
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
RNA的5`端有一个甲基化帽子结构。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病毒侵染寄主植物的大部分组织,但大多数不引起细胞的明显病变,无特殊的内含体。烟草线条病毒粒子存在于分生组织和薄壁组织的细胞质中,但不易清楚辨别,很少在细胞核内观察到,,无病毒粒子聚集体,细胞核、细胞壁和其它细胞器没有特殊变化。
-
假蒟子
穗状花序;化学成份:果实含假蒟碱(sarmentosine),假蒟亭碱(sarmentine),1-(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十四碳-1E-烯[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N-(苯丙-3-烯酰基)吡咯[N-(3-phenylpropenoyl)pyrrole],墙草碱(pellitorine), -细辛脑( -asarone),细辛醛(asaronaldehyde), -谷甾醇( -sitosterol)。
-
全缘凤尾蕨
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拼音名:QuánYuánFènɡWěiJué英文名:ConspicuousBrake别名:鸡脚莲、井口边草、巴墙草、蒲山剑、铁蕨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全缘凤尾蕨的全草。孢子囊群狭线形,着生于小羽片边缘的上部,羽片的基部和先端下育;凉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咽喉肿痛;风湿骨痛;
-
雀麦花叶病毒科
许多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的成员仅侵染木本植物,但寄主范围较广。所有病毒易机械接种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属和苜蓿花叶病毒属由多种蚜虫以持久方式传播,其中某些成员和一些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在一些寄主上可以种传,一些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属成员经花粉传播,一些雀麦花叶病毒属成员由甲虫传播。
-
江苏金钱草
概述:江苏金钱草为中药名,出自《中药通报》1959,5(1):27,为《质问本草》记载的连钱草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Nakai)Kupr.的全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入肝、胆、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祛风解毒,散瘀消肿。又含熊果酸、胆碱、鞣质、苦味质、水苏糖、硝酸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