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凤尾草
出处:《陕西中草药》拼音名:XiǎoF nɡWěiCǎo别名:地柏枝、小叶鸡尾草、大肥草、一柱香来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北京铁角蕨的全株。四月采挖带根全草,洗净,晒干。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披针形鳞片。基部羽片略短,中部羽片长0.9~末回裂片顶端有2~生境分布:生于溪边岩石上。性味:甘微辛,性温。水煎代茶饮。
-
片鸡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片鸡尾草:拼音名:Pi nJīWěiCǎo别名:骟鸡尾草、锯锯草、小凤尾草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狭叶凤尾蕨PterishenryiChris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广西、云南、贵州。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烫、火伤,狂犬咬伤,刀伤。2钱,外用适量。
-
绒毛粉背蕨
拼音名:RónɡMáoFěnBèiJué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Chi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根茎短,直立,密被深棕色、半透明、卵状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下侧1片最大,常为羽状分裂,中部以上羽片狭卵形至卵形;叶脉羽状,分离。咽喉肿痛;
-
猪毛草
出处:《峨嵋药植》拼音名:ZhūM oCǎo别名:善鸡尾草、小凤尾草(《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或茎叶。根状茎短。3回分叉,中部羽片1回分叉或不分叉,上部羽片常不分叉,裂片线形,长4~着生孢子囊的叶柄较长,亦2回羽状分裂。生境分布:生于路旁石隙中。性味:性凉,味苦涩,无毒。
-
井边茜
拼音名:JǐnɡBiānQi n别名:小凤尾草、小凤尾、三叉草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ensiformisBurm.,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苦、微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黄疸型肝炎,痢疾,乳腺炎,小便不利。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云南铁角蕨
拼音名:Y nN nTiěJiǎoJu 别名:小凤尾草来源:蕨类铁角蕨科云南铁角蕨AspleniumyunnanenseFr.,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消炎。主治感冒高热,小儿惊风,膀胱炎,尿道炎,骨折。1两,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