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等交换
不等交换是发生在联会时略有参差的两条染色体区段间的交换。这种不等交换最早是在果蝇的棒眼研究中发现的,重棒眼是由于果蝇X染色体上有3个16A区的重复,这种重复就是由于不等交换产生的。由于重复而多余的基因可一再突变成为新基因,因此不等交换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新基因的来源之一。
-
变位病毒属
中文名称:变位病毒属英文名称:Meta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变位病毒科变位病毒属变位病毒属成员:种拟南芥Athila病毒(ArabidopsisthalianaAthilavirus)拟南芥Tat4病毒(ArabidopsisthalianaTat4virus)家蚕mag病毒(Bombyxmorimagvirus)美丽线虫Cer1病毒(CaenorhabditiselegansCer1virus)芽枝霉T-1病毒病毒(Clados
-
昆虫非包涵体病毒属
中文名称:昆虫非包涵体病毒属英文名称:Idnoreovirus分类类型:属分类:呼肠孤病毒科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昆虫非包涵体病毒属昆虫非包涵体病毒属成员:种型异名昆虫非包涵体病毒1型(Idnoreovirus1)美丽姬蜂非包涵体病毒1型(DiadromuspulchellusIdnoreovirus1)昆虫非包涵体病毒2型(Idnoreovirus2)镶颚姬蜂非包涵体病毒
-
外显性
在果蝇的‘无触角’的突然变异中,具有同质基因的果蝇并不是全部没有触角,而是一部分具有正常触角。与此相反有时不能表现其效果的异质显性基因及同质隐性基因,则称为不完全外显性(incompletepenetrance)。外显性与表现度相同,受变更基因或环境条件的影响,有时也可因性别而不同。
-
单性
在果蝇(Drosophilaaffinis)中有只产生雄的系统,即使它与其他系统交配也不会产生雌的个体,而只产生雄的个体(T.H.Morgan等,1922)。一般认为这个系统恐怕具有能杀灭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的基因。此外,在蜜蜂、蚂蚁等的生活史中也有因孤雌生殖而只产生雄体的现象,也是单性。
-
超雌性
在染色体相对多于正常的雌性果蝇个体时,其雌性性状比正常雌性表现得更强,这种个体称为超雌性。但是,超雌性个体发育迟缓,生活力弱,也不具生殖力。与超雌性相反,常染色体相对多于正常雄性,并且其雄性性状也比正常雄性表现要强的个体,称为超雄性。
-
同形配子性别
同形配子性别是指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的性别。例如由于雌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雄的为XY,所以雌体为同形配子性别,雄体为异形配子性别。
-
适应度
适应度是某种基因型个体的相对成活繁殖率。如有基因型AA、Aa和aa的果蝇各100只,能成活繁殖的个体分别有80、40和20只,则绝对成活繁殖率(λ=成活繁殖个体数/个体总数)分别为:λAA=0.8、λAa=0.4和λaa=0.2。
-
半致死基因
半致死基因是合子致死基因的一种,但不是对所有个体都有致死作用,而是有一部分个体会存活下来留下后代。已知果蝇中有这样的例子,在饲育温度16.5℃时表现正常,饲育温度21℃时半致死,饲育温度25.5℃时则完全致死。
-
同地种
同地种是指共同生存于同一地区的种。例如果蝇属(Dr-osophila)的mulleri亚群的几个种(D.mulleri,D.aldrichi等),它们栖息在同一土地上,吸食附生在仙人掌上的酵母菌,但由于种的不同,则所食酵母菌的系统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