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肠胚
原肠胚是由囊胚细胞迁移、转变形成的,它由三层细胞层构成:外胚层(ectoderm)、中胚层(mesoderm)、内胚层(endoderm)。外胚层和内胚层最终形成组织的鞘,即上皮(epithelia),覆盖在器官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内胚层分化成的上皮覆盖在组织的内表面(胃肠和相关的腺体);
-
胚层分化
胚层分化是胚泡中分化出现与滋养层细胞完全不同的内细胞团,这是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由父体来源的单亲二倍体小鼠胚胎可以进一步发育生成正常的绒毛膜,但胚胎却因有缺陷而死亡;将正常的4细胞期胚胎同单亲二倍体来源的卵裂球聚集在一起,开始时,在随后生成的胚泡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找到单亲来源的细胞。
-
个体发生
有内陷(invagination)、内移(ingression)、外包(epiboly)等形式。原肠胚形成过程,通过形态发生,细胞迁移到特定部位,建成躯体雏形,胚体形成未来器官的区域已基本确定,这些形成未来器官的细胞群叫器官原基(primordium),各原基进一步发育,形成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这个过程叫器官发生(organogeny)。
-
蛙胚发育
原肠形成:原肠形成是胚胎发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胚胎从未分化状态通过细胞流动、重排与分化,形成具有三胚层及原肠的原肠胚。由于动物半球细胞的不断外包和胚孔处细胞的不断向内卷入,胚孔逐渐成为马蹄形,最后形成环形胚孔,胚孔内的乳白色细胞称卵黄栓。神经管和其下的脊索构成胚体背部中轴,胚体逐渐形成圆柱形。
-
胚层
胚层是动物原肠胚的细胞层。各个器官又是由不同胚层所分化的不同组织所构成。外胚层形成神经系统、皮肤的表皮及毛、羽、鳞、甲和皮脂腺等皮肤的衍生物、角膜、视网膜、牙釉质、口、鼻腔和肛门的上皮等。内胚层形成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消化腺(肝、胰)、内分泌腺(甲状腺、甲状旁腺及胸腺)以及尿道和膀胱的上皮等。
-
插入实验
插入实验主要是两栖类胚胎诱导实验的一种方法。即向早期原肠胚的分裂腔内插入试验诱导力的胚块、组织块或其物质之后,伴随着原肠形成使插入物从内侧接触原肠胚的外胚层,如果插入物有诱导力则外胚层将显示一定的反应。
-
左右相称动物
左右相称动物(Bilateria,Bilateralia)指具有左右对称结构的动物。一般虽指扁形动物以上的后生动物(有的将棘皮动物除外),但由于这些动物原肠胚的轴与分体主轴不一致,所以亦称Heteraxonia。与此相反放射对称动物的腔肠动物,其原肠胚的轴就与成体主轴一致,所以称为Protaxonia(Hatschek)。
-
初级胚层
如对原肠胚的外层和内层广义地称为外胚层和内胚层,在中胚层于两者之间形成后,则将此外胚层和内胚层称为初级胚层,中胚层称为次级胚层(secondarygermlayer)。另外原肠胚的外、内两层由于是外、中、内三胚层分化前的胚层,所以有的把它分别称为原外胚层(epiblast)和原内胚层(kypoblast)。
-
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开始于精卵的结合(受精),经卵裂、囊胚、原肠胚、三胚层形成器官原基、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和生理功能的建立等发育阶段,直至从卵中孵出或从母体产出为止。胚胎期发育是以形态形成和器官组织分化为主而伴随以生长,也是动物及人体胚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神经胚
神经胚是脊索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继原肠胚后的重要发育阶段。神经板中央下凹形成神经沟。在神经外胚层两侧的外胚层细胞索随神经管形成下移,沿背中线两侧分节位于神经管与表面外胚层细胞间,称为神经嵴细胞,以后发育成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等。内层围于内胚层周围,称脏壁中胚层,二层间的腔为体腔。
-
原始生殖细胞
多数脊椎动物原肠胚期的原始生殖细胞分布于肠道、卵黄囊或尿囊基部的内胚层细胞间,在发育中借变形运动或进入血流而沿肠壁迁移,或进入背肠系膜,最终达到正在发育的生殖嵴处,并和生殖嵴的中胚层细胞共同组成睾丸或卵巢。若生殖嵴的细胞膜上无H—Y抗原,其原始生殖细胞则形成卵原细胞。
-
下胚轴
(1)下胚轴是下子叶部为高等植物的胚性器官,从子叶着生处以下生出的最初茎的部分。两者从外部形态方面根据有无黑色色素沉着(柿的胚根为蓝黑色)、梭的存在(菜豆)、粗细不同(小豆的胚根急剧变细)等往往可以区别。(2)下胚轴是指胚胎上假想的轴。海胆类、鸟类要根据原肠胚期出现器官原基,才可以开始设想有胚轴。
-
补充诱导
例如将脊椎动物胚胎的预定脊索移植到另一原肠胚的腹侧而产生诱导时,则所诱导出的次级胚胎是由来自被移植胚体组织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以及来自组织者的脊索和来自两者的中胚层组织共同形成的。
-
组织者
组织者organizer其原意是,在脊椎动物的早期发生时作用于预定外胚层,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形成,同时其本身分化为头部中胚层、脊索和体节,作为胚胎形成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该胚胎区域在正常发生时进行最强烈的伸长、集中、内陷等造形运动,作为原肠形成的动的中心而起作用,这通过局部活体染色的研究已被阐明。
-
组织中心
组织中心organizationcenter在正常的动物胚胎中,具有组织者作用的胚区,称为组织中心。对原肠胚前的胚胎,如果通过结扎或切断而将之分成两部分时,以后则可形成两个完整的胚胎,然而其中的某一部分(通常为右边个体)常表现为倒转,而使两个个体多形成面对的镜像关系。
-
同源诱导
在动物发生初期进行诱导实验时,诱导者(作用系)和被诱导的构造为同一组织或原基,称为同源诱导。例如把蝾螈神经板前方的一小块组织插入初期原肠胚的原肠腔中时,可诱导出神经板;与移植体同样,可诱导出脑等神经组织。在正常发生中同源诱导具有严格的限定意义。
-
形态形成运动
例如变形菌类的Dictyostelium变形体群的形成(形成伪变形体)和子实体形成时所发生的显著运动;脊椎动物胚胎后期,由神经纤维的游离顶端前进而出现的神经分布状况等,都包括在广义的形态形成运动中。Vogt曾把两栖类从原肠胚期到尾芽期整个期间的形态形成运动区分为内陷、伸长、集中、扩散等。
-
自体形式发生
自体形式发生(selfwise)从发生早期胚胎取下胚胎部分,向其他胚区进行异区移植使之发育,若此胚胎部分的发生形式与移植位置无关,而与移植体原来的预定意义一致,此时的移植体的发生叫做自体形式发生。如果手术是在早期神经胚进行的,则移植体便形成眼原基,即进行自体形式发生的分化。
-
长腕幼虫
长腕幼虫是海胆和海蛇尾继原肠胚后的浮游性幼虫。身体背腹呈扁平的倒三角形,从含有V字形消化管的身体伸出左右对称的一定数目的腕,中含钙质骨骼(rod).海胆类的幼虫称为海胆长腕幼虫(echinopluteus)。它们都是经过浮游生活后,由围绕着消化管和肠体腔囊的部分发育成为成体,在腕等脱掉后即完成其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