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平衡
热平衡(heatbalance)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产热率和散热率,使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而保持机体体温处于平衡的状态。
-
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
ICS13.100C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229.3—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alhazardsatworkplacesPart3:Occupationalexposuretoheatstress)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10年03月10日发布,自2010年10月01日起实施。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存在高温作业的分级管理。
-
热力学
研究宏观物体系统处于平衡态的行为和稳定性,而不涉及系统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19世纪中期,焦耳等人用实验确定了热量和功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宏观机械运动的能量与内能可以互相转化。在卡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克劳修斯等科学家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了宏观非平衡过程的不可逆性。
-
自由能
自由能(freeenergy)是热力学上的一个重要状态函数,是表征物质系统在等温过程中最多可能做若干功的物理量。中医学的气化学说和阴藏精、阳化气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合成和释放自由能的生命过程。(4)在共轭反应中,要注意各种成分反应的变化量之和;(5)把△G0改为用平衡常数(Keq)表示,往往是很有用的。
-
红外热成象
红外热成象亦称温差摄影,是通过接收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而成象。目前已用于肿瘤、血管疾病、炎性病变、器官移植、烧伤、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概括起来,主要用于建立望诊和腹诊的客观指标和依据,疗效观察的指标,穴位的确定,经络分布和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以及气功机理的研究。
-
平衡
力学有力系的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等概念。其中,热动平衡亦称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外界条件下,物质系统的宏观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这时物质系统中不发生任何宏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化学有化学平衡、均相平衡、多相平衡、以及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解平衡、络合物平衡等概念。
-
等离子态
宏观物质在一定的压力下随温度升高由固态变成液态,再变为气态(有的直接变成气态)。分子受热时分裂成原子状态的过程称为离解。发生电离(无论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的气体称之为等离子体(或等离子态)。根据离子温度与电子温度是否达到热平衡,可把等离子体分为平衡等离子体和非平衡等离子体。
-
温室效应
玻璃温室能使室内达到较高的温度,行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具有类似温室玻璃的作用而使温度升高,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温室效应”。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据研究,CO2分子(水分子也有相同的作用)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对地球起保温作用,因此CO2的浓度增加将会使地球气温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