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症状
此术语由M.Bleufer首次提出,并区分了矛盾情感、矛盾观念和矛盾意向。矛盾情感表现为同时存在愉快和不愉快的体验。矛盾观念表现为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观念。矛盾意向表现为想做某件事,同时又不想做这件事。矛盾症状可见于正常儿童,在成人多为病理性的,可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强迫症。
-
犯罪动机的良性转化
犯罪动机的良性转化指犯罪人逐渐放弃犯罪动机,而减少和终止犯罪活动的过程。(2)犯罪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如主体的犯罪心理结构尚不完善、不巩固,主体尚未完全丧失道德观念,主体对荣誉、前途、家庭的一定程度的正确认识及对刑罚的恐惧感等。
-
暗示
Jaspers认为,一个愿望、一个观念、一种情感、一个判断或一种态度在一个人的心中出现和起作用时,如果没有遇到任何相反的观念,相反的动机和相反的评价,就叫做暗示。所谓自我暗示,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别人,所以它和暗示并无实质性的不同。
-
秘方
秘方(secretrecipe)是指有效而密不外传的方剂。过去在私有观念支配下,某些保存不传的秘方称禁方。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打破私有观念,公开秘方,所谓禁方、秘方已失去原来“禁”、“秘”的意义。
-
不良思想品德
不良思想品德指不符合思想道德要求的品德和思想观念。具有经常性和稳固性的特征。
-
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指思维是在意识的抵抗下进行的,患者试图加以克服但办不到,他不得不想起某些观念或表象(例如:刀子或淫猥的事),或者对宇宙的意义经常反复思考。
-
情感低落
情感低落指患者自我感觉不良,心境忧伤,愁眉不展,言语减少,动作迟钝,缺乏活力,不与人交往,对自我才能估价过低,对周围困难估计过高,严重时抑郁悲观,长吁短叹,有明显罪恶感,认为生不如死,愧不如人。常有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多见于各种抑郁症。
-
冒充者综合征
冒充者综合征亦称极其相似者的错觉。患者认为在同一时间是都存在的,并认为真实的那个人业已为他人所替代。这是一种特殊的妄想观念,多涉及患者熟悉或关系密切的人。本综合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及器质性精神病。)无特殊治疗,抗精神病治疗,预后可。
-
矛盾思维
矛盾思维指患者的思维活动同时存在两个相互矛盾、相对立的观念,患者难以取舍。如一患者吃饭时,欲食不食,反复难定。问其原因,患者说:“想吃,但又想饱了不该再吃,不吃但又非常想吃“。见于精神分裂症。
-
妄想狂
妄想狂亦称偏执狂。原意是指普遍有理性的人同时并存错误思想的人,病人平常的行为完全与正常人一样,能担任职务,而没有精神病人那样的观念。但仅就妄想(其妄想也具有逻辑上的连贯性)的言行而言,往往为了表示自己异常的热心而出现反常的行为。但是,关于本病的概念与实质尚未真正解决,还有人怀疑这种病是否存在。
-
解释性妄想
解释性妄想又称释义性、判断性妄想,主要是理性认识的障碍,妄想系统化,此时患者从病态思维出发,将与妄想观念相矛盾的一切置于不顾,对客观现象作片面的解释。甚至将与当前妄想毫不相干的既往经历也包括进去,或以固定信念的方式,解释对方的所作所为和周围事物的一切安排。
-
急性精神错乱
急性精神错乱与谵妄状态相似,但较严重。病人思维极不连贯,偶见片断性的幻觉和妄想观念。患者丧失时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病人的运动性兴奋通常是限制在病床范围以内,多表现为无规则的伸展、抖动或翻转身体,动作单调。起病急骤,持续数日甚至若干周。
-
分离症状
分离症状是最早由Janet(1889)提出的概念。他指出在许多精神障碍中一些观念和认知过程可从意识的主流中分离出去,转变为神经症性症状,如瘫痪、遗忘、意识状态改变和自动症等。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急剧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或自我身份识别障碍。
-
创造型人格
创造型人格相当于天才型人格(geniustypepersonality),特征是高度的敏感性,精神平衡失调,易于形成固定观念。根据铃状曲线的数学原则而确定的智力正常范围(智商86~115),天才(超常的智商在115以上)是属于不正常的一端。
-
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赘述指思维过程迂回曲折,除了主要的观念外,还夹杂了琐碎的枝节,从而掩饰了主要内容,虽最终仍回到正题,但重点不突出,内容复杂。表现为患者在叙述一件事时不紧不慢;但加入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些,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多见于癫痫性格者、器质性精神病,也可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
病理性简述
病理性简述与病理性赘述相反,陈述过于简略,这种简单回答并不是不愿回答问题,而是由于思想是空洞的,可利用的概念减少了,反映出患者思维的抑制和观念贫乏。患者答话时内容大致切题,但单调空洞,常泰然回答“不知道”。
-
病理性嫉妒
病理性嫉妒包括嫉妒妄想和嫉妒性的超价观念。指配偶或爱人对自己不忠诚的病理性信念或可以理解的嫉妒。多见于更年期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慢性酒精中毒伴性功能减退等。
-
精神衰弱性格
精神衰弱性格的临床表现为反应心理过程严重偏离正常。临床特点是精力不足、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凡事被动,缺乏主动性、自主性,处处依赖别人,给人带来烦恼痛苦。自感能力差,有自卑观念。情绪不稳,易伤感焦虑,缺乏生活乐趣。对躯体及精神刺激,情感反应强烈。
-
说服
说服指通过交换意见、参观访问、收听广播、观看影视、阅读报刊等方式改变人们的偏见及转变不正确的观念与信念的方法。
-
天才型人格
天才型人格又称创造型人格,特征是高度的敏感性,精神平衡失调,易于形成固定观念,根据铃状曲线的数学原则而确定的智力正常范围(智商86~115),天才(智商在115以上)是属于不正常的一端,由于他们智力高,与低能者比较,适应问题较小,似乎不宜专列一型。
-
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心理交感作用或行为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人际互动有的可以导致整个社会互动,促进社会变革和人们观念更新。人际互动的特点:人际互动的明显特点表现为:(1)具有特定的互动对象;(2)目的明确;(3)互动范围。
-
阶级意识
阶级意识反映本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潜在的行为倾向。在阶级分化的社会中,高中低不同阶段级的人都有其不同生活经历和社会化过程,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与不同的阶级意识。阶级意识一旦形成,不仅很难改变,而且还影响到了一个人的政治态度,形成不同的政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