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稳态
内稳态是人体内部在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保持的一种可变而又稳定的状态。他认为“平衡”概念已用来表达系统内较为简单的理化状态,即是封闭系统内诸种力达成平衡;钱学森倡导的人体科学提出人体功能态学说,认为人的稳定功能态是一种“亚稳态,是可变可凋的,可从一种稳态转入另一种稳态,都是健康的稳定功能态。
-
肠扭转复位术
手术名称:肠扭转手术别名:肠扭转复位术分类:普通外科/小肠手术/肠梗阻的手术ICD编码:46.8001概述:肠扭转手术用于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其余60%脂肪酸则由乳糜管吸收,到达乳糜池及胸导管内。
-
肠扭转手术
手术名称:肠扭转手术别名:肠扭转复位术分类:普通外科/小肠手术/肠梗阻的手术ICD编码:46.8001概述:肠扭转手术用于肠梗阻的手术治疗。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其余60%脂肪酸则由乳糜管吸收,到达乳糜池及胸导管内。
-
肠部分切除术
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沿中轴中线切开两段肠管壁的全层直达肠腔。术后处理: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可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一些处理,包括①在术后的早期,积极纠正已存在的水、电解质与酸碱紊乱,并维持内稳态的平衡;
-
平衡
力学有力系的平衡、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随遇平衡等概念。其中,热动平衡亦称热力学平衡,是指在不变的外界条件下,物质系统的宏观状态保持不变的情况,这时物质系统中不发生任何宏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化学有化学平衡、均相平衡、多相平衡、以及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水解平衡、络合物平衡等概念。
-
肠瘘楔形切除缝合术
影响肠外瘘愈合的原因有:唇状瘘(肠黏膜外翻与腹壁创口愈着)、特异性感染、远段肠襻梗阻、肠瘘口部有异物存留,放射性损伤、瘘管瘢痕化等。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
-
肠袢楔形切除缝合术
影响肠外瘘愈合的原因有:唇状瘘(肠黏膜外翻与腹壁创口愈着)、特异性感染、远段肠襻梗阻、肠瘘口部有异物存留,放射性损伤、瘘管瘢痕化等。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
-
肠瘘部肠袢旷置术
影响肠外瘘愈合的原因有:唇状瘘(肠黏膜外翻与腹壁创口愈着)、特异性感染、远段肠襻梗阻、肠瘘口部有异物存留,放射性损伤、瘘管瘢痕化等。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
-
肠瘘旷置术
影响肠外瘘愈合的原因有:唇状瘘(肠黏膜外翻与腹壁创口愈着)、特异性感染、远段肠襻梗阻、肠瘘口部有异物存留,放射性损伤、瘘管瘢痕化等。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
-
带血管蒂肠浆肌层片修补术
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肠外瘘病人手术最易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是肺与肝。肠浆肌层片的制作方法如同修补肠瘘,但在修补腹壁缺损时,肠浆肌层片的肌层面向腹腔外。
-
空肠与十二指肠瘘吻合术
当前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管理瘘口,加强营养支持,维护器官功能,以争取自愈。影响肠外瘘愈合的原因有:唇状瘘(肠黏膜外翻与腹壁创口愈着)、特异性感染、远段肠襻梗阻、肠瘘口部有异物存留,放射性损伤、瘘管瘢痕化等。由初级弓分出动脉支吻合为2级、3级弓,动脉直支较短(图1.6.4.4-0-2)。
-
十二指肠瘘行空肠吻合术
当前的治疗原则是纠正内稳态失衡,控制感染、管理瘘口,加强营养支持,维护器官功能,以争取自愈。影响肠外瘘愈合的原因有:唇状瘘(肠黏膜外翻与腹壁创口愈着)、特异性感染、远段肠襻梗阻、肠瘘口部有异物存留,放射性损伤、瘘管瘢痕化等。由初级弓分出动脉支吻合为2级、3级弓,动脉直支较短(图1.6.4.4-0-2)。
-
带蒂肠浆肌层片覆盖修补术
上肠系膜动脉自胰腺的钩状突部穿出,跨过十二指肠第3段,进入小肠系膜根部,然后分出右结肠动脉,回结肠动脉和10~前2支动脉经腹膜后或系膜根部供应升结肠、盲肠及末端回肠。肠外瘘病人手术最易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是肺与肝。肠浆肌层片的制作方法如同修补肠瘘,但在修补腹壁缺损时,肠浆肌层片的肌层面向腹腔外。
-
稳态
研究人体稳态是医学特别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医学的“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有序稳态的最早认识,19世纪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了“内环境恒定”理论,20世纪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内稳态”理论,钱学森倡导的人体科学又提出了“人体功能态”和“亚稳态”学说。
-
内环境恒定
人体一方面由固态实体性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形成,另方面这些固态实体的生命活动又依赖于由体液(血液、淋巴液)形成的内环境,是这一内环境使固态实体不受外环境作用而独立地实现生命活动,一旦内环境发生变化,固态实体的生命活动就异常甚至停止,因而,由体液形成的内环境的状态必须像体温那样保持恒定;
-
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地质和土壤环境以及其他自然环境;内环境与外环境既联系又区别,在交互作用中影响人的健康与疾病。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天人相应学说、正邪学说、五行学说,以及19世纪以来发展的内稳态学说、应激学说等,都从环境的角度对生理、病理作了重要研究和说明。
-
生物控制论
生物控制论是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系统的信息和控制规律的学科。1960年斯坦莱·约里斯《论生命系统的控制》一书,标志着生物控制论的诞生。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机体内稳态反馈控制过程、感觉-运动系统的反馈控制原理、神经和大脑的控制模型,以及遗传、进化、生长、衰老过程的调节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