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化
羽化(emergence;eclosion)是指成虫从其前一虫态中脱皮而出的过程。
-
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发生与为害葡萄透翅蛾分布较广,据记载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及四川等省及京、津两市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葡萄,以幼虫蛀食枝蔓,造成枝蔓死亡。成虫羽化后不久即交尾产卵,卵散产于枝、蔓和芽腋间,每雌约产卵50粒,卵期约10天,卵孵化后幼虫多从叶柄基部蛀入新梢内为害,蛀孔处常堆有虫粪。
-
天蚕
天蚕是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成虫8月间羽化,最早羽化与最迟羽化相差可达30天以上,羽化最适温度为22-26℃,成虫翅展12-15cm,体长雌约4.5cm,雄约3.7cm,色泽不一,多达几十种,主要有橙黄色、灰黄色、赤褐色、红色、茶青色等各种各样不同浓淡程度的蛾色,其中以橙黄色较多,茶青色最少。
-
栗蚕
栗蚕是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每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栗蚕的生长东北各省成虫于8月下旬开始羽化,9月上中旬大批羽化,下午5-8时为羽化最盛时刻。成虫白天不动,夜间开始活动,晨3-7时为交配盛期,交配约12小时离对,一般产卵于树干基部离地1m上下的树皮隙缝中,卵成块,每块卵数不一,少则数十粒,多则百余粒。
-
灰飞虱
属同翅日,飞虱科。寄主较广泛,除水稻外,还有麦类以及看麦娘、游草、稗等禾本科杂草。雄虫小盾片全为黑色;卵粒成簇或成双行排列,卵帽稍露出产卵痕,像一粒粒鱼籽状。5龄若虫体灰黄至黄褐色,腹部背面有灰色云斑。灰飞虱食性较广,抗寒力强,其越冬情况与褐飞虱、白背飞虱有所不同。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和趋嫩绿习性。
-
茶毒蛾
茶毒蛾的形态特征雌蛾体长约18毫米,翅展约30~6.化学防治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用90%的敌百虫、35%的赛丹、25%的亚胺硫磷、50%的马拉硫磷、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等l000~2000倍稀释液、2.5%的鱼藤精300倍稀释液、lO%的二氯苯醚菊酯、天皇星4000倍稀释液、20%的杀灭菊酯防治
-
直纹稻苞虫
直纹稻苞虫属鳞翅目,弄蝶科。识别成虫:体长16~5代,以幼虫在田边、沟边、湖边的芦苇、游草及茭白遗株上越冬,4月份羽化,第一、二代虫量少,对水稻为害不大,第三代幼虫在7、8月份为害中稻和单晚,8、9月份第4代幼虫为害双晚,常以4代幼虫越冬,秋季气温高的年份,可发生5代,以第5代幼虫越冬。8张叶片缀成一苞。
-
直纹稻弄蝶
直纹稻苞虫属鳞翅目,弄蝶科。识别成虫:体长16~5代,以幼虫在田边、沟边、湖边的芦苇、游草及茭白遗株上越冬,4月份羽化,第一、二代虫量少,对水稻为害不大,第三代幼虫在7、8月份为害中稻和单晚,8、9月份第4代幼虫为害双晚,常以4代幼虫越冬,秋季气温高的年份,可发生5代,以第5代幼虫越冬。8张叶片缀成一苞。
-
游离蚤
游离蚤(off-hostflea)是指在人或动物居住和活动的环境或建筑物中新羽化的,或离开宿主动物体表在地面活动的蚤类成虫。
-
热污染
热污染是人类把热水(如发电厂的冷却水等)排入自然水体,使水温提高,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现象。水生生物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很高,许多鱼类能区别0.1℃的温差,一种虾在4℃时心率为30次/分钟,22℃时提高到125次/分钟,水温进一步升高就难以承受。大多数鱼类在持续35℃的水温下无法生存。
-
蚕蛋白酶
此酶形成于蛹的小颚外叶的腺细胞中,在羽化前分泌出来,并以干燥的、较纯的酶粉形式附着在小颚外叶表面,在为其他腺体分泌的液体溶解后触及茧,发挥蚕蛋白酶的作用。该酶对基质的特异性及其他特性类似胰蛋白酶,但是,就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来说,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没有胰蛋白酶大。
-
群舞
群舞(swarming)是指某些病媒昆虫雄虫羽化,性发育成熟后,大量雄虫整群聚集在某些景观周围飞舞,吸引雌虫飞入,并与飞行中完成交配的飞舞活动。
-
葡萄虎蛾
葡萄虎蛾属鳞翅目,虎蛾科。幼虫:体长约40毫米,头部橘黄色,密布黑点,胴体灰白色,前端胸节较细、后部粗,前脑盾板和臀板橘黄色,胸部各节散布黑色毛瘤数十个而且大小不等,大瘤上着生白色毛,腹部每节两侧各有较大杏色圆斑1块。7—8月发生第二代成虫,8—9月发生第二代幼虫,9—10月以老幼虫入土作茧化蛹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