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键
在已知的111种元素中,金属占80%以上。金属与非金属之间通过离子键或配位键结合,非金属之间则通过共价健结合。自由电子和金属原子间产生没有方向性的“胶合”作用力,称为金属键。金属单质或合金有许多共性:能导热、能导电、富有展延性、有金属光泽等,这些性质都与金属键的特性有关。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能带理论
能带理论在固体金属内部构成其晶格结点上的粒子,是金属原子或正离子,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的电离能较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热效应等),价电子可脱离原子,且不固定在某一离子附近,而可在晶格中自由运动,常称它们为自由电子。金属中为数不多的价电子不足以形成如此多的共价键。所以金属键不同于离子键;
-
金属晶体
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由于每个原子的电子云分布基本上呈球形对称,因此可把同一种金属原子看成是半径相等的圆球,每个圆球周围可依几何原理排列尽可能多的邻近圆球(一般是6个,连自己共7个),然后无限延伸出去构成一个密置层。根据金属原子半径大小和密置层的不同堆积方式,可以有以下4种密堆积结构。
-
金属
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④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晶体内某一层金属原子、离子跟另一层金属原子、离子发生相对滑动,由于自由电子的运动,各层间仍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力,所以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工业上常常把金属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有色金属又可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半金属等类别。
-
晶体
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结构微粒在空间作有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而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多面体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第二类是原子晶体(如金刚石、SiO2),晶体的结构粒子是原子,依靠共价键结合在一起。第三类是金属晶体(如钨、铜等),金属原子靠金属键结合。
-
化学键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非邻近原子间虽也有作用但较弱,只是前者的百分之几。氢键的键能约在40kJ/mol以下。化学键的形成把原子按一定方式牢固地结合成分子,所以它是使分子或晶体能稳定存在的根本原因。化学键主要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包括配位键)和金属键等。
-
键长
分子中两个成键原子的核间平均距离叫做键长。金属晶体的金属原子以密堆积方式形成晶体,用X射线结构分析测得它的晶胞参数,然后结合其点阵形式,算出紧邻金属原子间的距离,即为金属键长。共价晶体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共价键长除了和原子的共价半径有关外,还和原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