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电子亲和势
电子亲和势是指元素的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时放出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势。元素的电子亲和势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电子亲和势一般趋于增大,即原子结合电子的倾向增强,或它的阴离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减弱。这些能量能从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晶体时放出的晶格能得到补偿。
-
元素周期律
在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中,当把元素按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递增的次序排列时,核外最外电子层结构重复着由s1到s2p6的变化,因此元素的性质(氧化数、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电负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体积、单质的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和延展性)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
晶格能
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然后根据实验测得的热化学量(如生成热、升华热、离解热、电离能、电子亲合势)进行计算。影响晶格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离子半径、离子电荷以及离子的电子层构型等。例如,根据晶格能大小可以求得难以从实验测出的电子亲和势,可以求得离子化合物的溶解热,并能预测溶解时的热效应。
-
电负性
电负性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相对大小的量度。1934年,马利肯(RobertSandersonMulliken,1896—)采用电离能(I)和电子亲和势(EA)结合的方法求出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不同分子中的价态、所带电荷量以及相应轨道杂化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因此每一元素的电负性实际表现不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