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潜能
潜能同"现实"相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用语。潜能指"可能性的存在",现实指得到实现的潜能。如大理石与雕像的关系就是潜能与现实的关系。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即质料加上形式成为具体事物的过程。这一理论具有自发辩证法的因素。但他把潜能与现实割裂开来,肯定有绝对的潜能与绝对的现实,从而最后陷入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
-
幻想
幻想(fancy)是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类型。正常人总能把自己的想象与幻觉和现实区别开来,假如把幻想与现实相混淆、或者沉湎于幻想中不能自拔,那就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表现。幻想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受正确世界观指导,合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幻想是积极的,又称理想;
-
思维型
思维型是巴甫洛夫根据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对神经系统活动所划分的类型之一。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为3个类型,即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其中思维型又称思想型,这种类型的人第二信号系统占优势,他们枯燥地、抽象地去感受活生生的现实,对现实几乎进行了分割和解剖。
-
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是焦虑症的一种临床类型。以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过分担心或烦恼为特征。这种紧张不安、担心或烦恼与现实很不相称,使患者感到难以忍受但又无法摆脱,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运动性紧张和过分警惕。治疗原则,苯二氮卓类药物合并心理治疗。
-
理想自我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是相对的,指为自己的发展确定一种境界,它是指向将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会为自己设下一定的人生目标。也就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达到什么样的人生境界,等等。
-
自我和谐
自我和谐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渊源于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自我和谐是指个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能调和其人格结构中的各个层面,使自己在内在的身心需求、外在的环境现实以及未来理想等各个方面,均能和谐一致;对过去一生无所悔,对未来死亡亦无所惧,随心所欲,安享晚年。
-
功能性幻觉
机能性幻觉又称功能性幻觉。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的幻觉。例如:在脚步声的同时,患者产生了言语性听幻觉。随着脚步声的逝去,幻听也消失了。此时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与幻觉同时为患者体验到,而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独立存在于幻觉之外。这类幻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
机能性幻觉
机能性幻觉又称功能性幻觉。是由现实刺激引起同类感觉分析器出现的幻觉。例如:在脚步声的同时,患者产生了言语性听幻觉。随着脚步声的逝去,幻听也消失了。此时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与幻觉同时为患者体验到,而现实刺激引起的知觉,独立存在于幻觉之外。这类幻觉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
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客观现实的影响总是以一定的态度给予反应,客观对象和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人对客观现实进行反映时,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种多样的。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忠心耿耿或三心二意;善于交际或行为孤僻;正直或虚伪,富有同情心或冷酷无情,等等。自尊或自卑;
-
假设团体
假设团体是实际上不存在的,只是为了进行研究、统计上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团体。所以又称之为"统计团体"(或"统计群体")。假设团体可以按不同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文化等)来进行划分。总之,假设团体是与现实团体相对立的一个事实上不存在的团体。
-
现实性思维
现实性思维(realisticthinking)人在思考问题时,从客观现实出发,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严格按照客观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向叫做现实性思维。与此相反的思维方向叫做我向思维。
-
内向性思维
如果由联想障碍而形成的概念,只有患者自己懂得,他人完全不能理解,以致患者的思维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这时称为非现实性思维或内向性思维。
-
幻味
幻味,即味幻觉,是一种虚幻的味知觉,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味道,病人却感知它的存在。在精神病中少见,病人尝到食物中有某种特殊的或奇特的味道,如金属味或药味等,因而拒绝进食。常和其他的幻觉和妄想合并出现。
-
幻听
幻听也称听幻觉(auditoryhalucination),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声音的情况下,患者却能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呼喊声、歌唱声、无线电广播声。最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依据其不同方式又可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等。
-
听幻觉
幻听也称听幻觉(auditoryhalucination),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声音的情况下,患者却能听到各种不同种类和不同性质的声音。如讲话声、呼喊声、歌唱声、无线电广播声。最多见的是言语性幻听、依据其不同方式又可分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性幻听等等。
-
共感
共感是指兴奋由一个感官扩散到另一感官,以视、听的感官产生并感最常见。如反射性幻觉指某一感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感觉体验时,另一感官即出现幻觉。这是共感的一种病理表现。常见于疲症,有时可见于癫痫发作先兆阶段。偶见于精神分裂症。
-
精神盲
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
现实解体
非真实感又称为现实解体。患者对客观事物的印象不生动,不明显及模糊不清,常有如隔帷缦,虚无飘渺及缺乏真实感。多见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