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滤线栅
滤线栅(grid)是指放置于影像接收器之前,以吸收、滤过照射在影像接收面上的散射线,从而改善X线影像对比度的装置。滤线栅由吸收X线的铅条和可透X线材料按一定格式排列组合而成。
-
WS 76—2017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6.10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DR)质量控制检测:对于数字X射线摄影设备(DR),可参照第6章及附录A对部分通用项目进行检测,包括管电压指示的偏离、输出量重复性、有用线束半值层、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如果出现影像饱和现象(影像全白),可以在线对卡上放一块20mm厚铝板。
-
下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
4.跟骨——侧位:(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外侧靠近床面,膝部屈曲。(3)中心线倾角大小,以踝关节背屈程度来决定。(2)胫腓骨正位、侧位分格摄影,关节面应保持同一水平。12.髌骨——轴位(1)髌骨轴位摄影体位较多,如坐位、俯卧位、侧卧位等,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
滤线栅(曝光)因子
滤线栅(曝光)因子(buckyfactor)是指由于使用滤线栅吸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而使曝光量增加的量。滤线栅吸收散射线的同时也吸收原发射线。为了保证到达胶片的照射量不变,必须延长曝光时间。滤过系数可通过模型来测试。由于散射线的影响,随着被照体厚度的增加和摄影kV的提高,滤过因子也会增加。
-
栅焦距
作为聚焦滤线栅的铅条均呈倾斜排列,半径相同,并聚焦于空间。现在使用的聚焦栅绝大多数是线形聚焦栅。每个滤线栅都有各自的栅焦距,在这个距离上摄影,原发射线不会有显著的损失。对此它也给出一个摄影距离的通融范围,这个范围随栅比的增加而缩小。胸部摄影与头颅或腰椎摄影等不能使用同一栅焦距的滤线栅。
-
聚焦滤线栅
聚焦滤线栅(focusedgrid)的铅条均呈倾斜排列,半径相同,并聚焦于空间。聚焦滤线栅又称会聚滤线栅,是指吸收条的各平面在规定的聚焦处聚成一条线的直线滤线栅。
-
栅比
栅比(gridratio,γ)是指滤线栅吸收栅条的高度与充填物幅度的比值。栅比表示一个滤线栅清除散射线的能力,栅比越高,其消除作用也越好。
-
对比度改善系数
对比度改善系数(contrastimprovementratio,K)是指在指定的测量条件下,一次射线透射率与总射线透射率之比。K系数越高,影像对比度提高能力越强。也就是说,使用滤线栅后的对比度比不使用时要改善O.5~
-
滤线栅选择性
滤线栅选择性(gridselectivity,∑)是指在指定的测量条件下,一次射线透射率与散射线透射率之比。如果滤线栅吸收散射线的百分比高于其吸收原发射线的百分比,则该滤线栅有较高的选择性。
-
颞骨部X线摄影
名称:颞骨部X线摄影适应证:颞骨部X线摄影适用于:1.乳突——许氏位(Schüller′s位)适应证(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
-
滤线栅栅形
滤线栅栅形(typesofgrid)是指滤线栅中铅条纵轴排列的方位。滤线栅栅形分为线形栅(lineargrid)和格形栅(crossedgrid)。若按几何分类,滤线栅又分平行栅(parallelgrid)和聚焦栅;若按结构分类,滤线栅又分为静止栅(stationarygrid)和活动滤线器(movinggrid)。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是静止或活动的线形聚焦滤线栅。
-
空气间隙技术
空气间隙技术(air-gaptechnique)是一种采用被照体离开胶片10~当被照体与胶片有一段距离时,散射线因散射角的存在,其会照射到胶片以外的地方,从而减少了到达胶片的散射线。一是远不如滤线栅的效果好,二是被照体与胶片距离(objecttoimagedistance,OID)增大,影像的几何模糊度也增大。
-
滤线栅切割效应
滤线栅切割效应(griddecenteringeffect)是指滤线栅铅条对带有信息信号的X线原射线的额外吸收作用。一般从照片影像上很难辨认出来,误认为是X线摄影条件不足所致。X线管焦点在聚焦线(或点)之下时,它与栅平面的距离,称为近栅焦距离。(4)双重偏离:侧向偏离及上、下偏离栅焦距同时发生,这是摄影中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
静止滤线栅
静止滤线栅(stationarygrid)是指在使用时相对于射线束不做移动的滤线栅。
-
正交滤线栅
正交滤线栅(orthogonalcross-grid)是指吸收栅条之间的方向互呈90°的格形滤线栅。
-
线形滤线栅
线形滤线栅(lineargrid)是指由高吸收材料的栅条和高投射材料组成,间隙沿纵向相互平行构成的吸收散射线的滤线栅。
-
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1.胆脂瘤。2.内耳病变。3.听神经瘤。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3.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原则上应以中心线经外耳孔的延长线达暗盒中心为准。
-
颅骨X线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颅骨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颅骨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头颅先天性疾病。5.清除病人头部可造成影像伪影的饰物。(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4.颅颈交界部——侧位(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6.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
-
X线乳腺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X线乳腺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X线乳腺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乳腺筛检性体检。2.头尾位(CC位):(1)病人面对乳腺机站立,被检侧肩部放松、下垂,手置于腹部,以减少皮肤皱褶。(3)轻轻将乳房组织牵拉远离胸壁,且将乳头放在暗盒托盘的中心。但不会疼痛,压迫会大大提高检查的质量。
-
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外伤。(2)前臂呈侧位,尺侧紧贴暗盒,肩部尽量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6)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肩胛骨内缘与胸壁间隙,垂直射入暗盒。(2)照片影像应包括腕关节及指端。(2)肢体长轴与胶片长轴平行。14.肩胛骨——正位该体位亦可取立位。
-
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心脏和大血管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心脏及大血管先天、后天性疾病。5.真性或假性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2)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下颌略仰,暗盒上缘超出两肩。4.心脏——左前斜位(第2斜位):(1)病人立于立位摄影架前,胸壁左前方靠近摄影架面板。
-
胸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
7.胸部——前弓位(前后向)适用于肺尖病变、下胸部叶间胸膜积液及右中叶肺不张等,是在胸部正侧位片检查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检查。(3)胸部腋中线对准暗盒长轴中线。(4)胶片上缘应超出肩部,下缘包括前后肋膈角。注意事项:1.胸部——后前立位注意事项(1)设备条件具备时,应采用高电压摄影,滤线栅比值不小于10∶1。
-
鼻旁窦柯氏位(Caldwell′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鼻旁窦柯氏位(Caldwell′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鼻旁窦柯氏位(Caldwell′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外伤。2.先天性发育畸形。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注意事项:柯氏位也是眼眶病变的检查体位之一。
-
鼻旁窦瓦氏位(Water′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鼻旁窦瓦氏位(Water′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鼻旁窦瓦氏位(Water′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外伤。2.先天性发育畸形。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
颧骨弓顶颏斜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颧骨弓顶颏斜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颧骨弓顶颏斜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颧弓部外伤。3.各种累及颧弓部的肿瘤性病变。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5.中心线垂直听眶线,与被检测颧骨弓内缘呈切线射入暗盒中心。
-
面骨后前45°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面骨后前45°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面骨后前45°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面骨肿瘤与囊肿。3.先天发育畸形。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5.中心线经鼻前棘垂直射入暗盒。注意事项:病人外伤严重时可考虑采取坐位,利用立位摄影架摄影。
-
面骨X线摄影
名称:面骨X线摄影适应证:面骨X线摄影适用于:1.面骨——后前45°位(1)面骨肿瘤与囊肿。2.颧骨弓——顶颏斜位(1)颧弓部外伤。(2)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强直。(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3.鼻骨——侧位(1)不使用滤线器摄影。(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也可以采用立位或俯卧侧斜位体位摄影。
-
颅骨X线摄影
名称:颅骨X线摄影适应证:颅骨X线摄影适用于:1.头颅先天性疾病。7.颅颈交界部——侧位适应证(1)颅颈交界部先天畸形。(3)眶内压或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神经孔扩大。(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4.颅颈交界部——侧位注意事项(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
-
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es′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es′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es′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视神经孔先天性发育异常。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3.病人颧骨、鼻尖及下颌颏部三点紧贴台面,保持头部的稳定。摄影距离为100cm。
-
聚焦距离
聚焦距离(focusingdistance)是指聚焦滤线栅的各栅条延长平面会聚于一条线,该线与滤线栅入射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
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内听道——汤氏位(Towne′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
内听道——经眶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内听道——经眶位检查技术适应证:内听道——经眶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内听道先天性疾病。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方法: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床面。4.中心线经两外耳孔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注意事项:1.摄影时,保持两侧外耳孔至床面等距。
-
颅颈交界部——侧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颅颈交界部——侧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颅颈交界部——侧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颅颈交界部先天畸形。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3.胶片上缘位于枕外隆凸上6cm,下缘包括上部颈椎。注意事项:1.本摄影位置一定要保持颈部持重下的体位。
-
颅底——颏顶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颅底——颏顶位检查技术适应证:颅底——颏顶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颅底先天性疾病。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准备: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95°。
-
乳突——许氏位(Schüller′s位)检查技术
操作名称:乳突——许氏位(Schüller′s位)检查技术适应证:乳突——许氏位(Schüller′s位)检查技术适用于: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2.胆脂瘤。方法: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
-
脊柱X线摄影检查技术
方法:1.第1、2颈椎——开口正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3.颈椎——侧位:(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
散射线的控制
减少散射线的发生:利用X线束限制器,在能穿透照射部位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管电压、的方法,可减少散射线的发生。开孔遮线板、遮线筒已不再使用,现代X线机普遍应用自动准直器。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利用加大被照体与胶片距离、使用金属后背盖的暗盒和使用滤线栅等方法,可减少到达胶片的散射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