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身骨显像
概述:全身骨显像是骨显像最常用的显像方式,它一次显像就能显示全身所有骨骼情况。2.评价不明原因的骨痛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
局部骨、关节平面与断层显像
概述:与全身骨显像比较,骨骼、骨关节局部平面(包括特殊体位)和断层显像的优越性在于:①避免解剖结构重叠对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的影响;请患者摘除金属物品。对足骨和手骨局部显像,有条件也可应用针孔准直器。②采集条件:通常探头配置低能高分辨准直器或低能通用型准直器,能峰140keV,窗宽20%,矩阵为128×128;
-
恶性肿瘤骨转移手术治疗临床路径(2016年版)
: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骨转移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09)等。(5)全身骨显像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病情,行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PET-CT检查、病理学检查。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2.术后用药:根据病情选用激素、脱水药、抗菌药物。生命体征平稳。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全身骨扫描等。:根据患者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及活检病理提示,选用肿瘤切除、截骨矫形、内固定术。5.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九)术后恢复。
-
骨巨细胞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骨巨细胞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第一诊断为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ICD-10D48.101)行股骨远端肿瘤刮除、瘤壳灭活、植骨、内固定术(ICD-9-)(二)诊断依据。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MRI,全身骨扫描等。
-
血管肉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血管肉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MRI,全身骨扫描及血管造影等。4.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生素、灭活用高渗盐水。4.术后首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
骨样骨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
基本信息:《骨样骨瘤临床路径(2017年版)》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修)定,在中华医学会网站发布。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MRI等。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4.术后首选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docx骨样骨瘤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
食管癌放射治疗临床路径(2012年版)
2.颈部食管癌,T1b分期及以上,可选放化综合治疗。(2)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八)治疗中的检查和其他治疗。4.监测体重及能量摄入,如果热量摄入不足(<1500千卡/日),则应考虑给予肠内(首选)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以考虑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或胃造瘘进行肠内营养支持。: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路径(县医院2013年版)
(4)胃镜和/或消化道吞钡检查、腹盆腔CT或MRI、全身骨显像(可选择),和/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肺功能、PET-CT等。3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需要对症处理,导致治疗时延长、费用增加,退出临床路径。4.药物不良反应需要特殊处理,如过敏反应、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