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
膏肓灸法
《膏肓灸法》为书名。即《膏盲俞穴灸法》。《膏肓俞穴灸法》为书名。南宋·庄绰撰。成书于建炎二年(1228年)。书中主要介绍膏盲穴的部位、主治、不同流派的取穴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后被窦桂芳辑入《针灸四书》中。
-
膏肓俞穴灸法
《膏肓俞穴灸法》为书名。又名《膏肓灸法》《灸膏盲俞穴法》。南宋·庄绰撰。成书于建炎二年(1228年)。书中主要介绍膏盲穴的部位、主治、不同流派的取穴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后被窦桂芳辑入《针灸四书》中。
-
各家灸选
《各家灸选》为书名。日本·和气惟亨编著,浅井索皋校阅,平井庸信补正。成书于公元1805年(日文化乙丑年)。内容载述灸法经验。对当时提倡灸法有一定作用。
-
灸膏肓俞穴法
《灸膏肓俞穴法》为书名。即《膏肓俞穴灸法》。又名《膏肓灸法》《灸膏盲俞穴法》。南宋·庄绰撰。成书于建炎二年(1228年)。书中主要介绍膏盲穴的部位、主治、不同流派的取穴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后被窦桂芳辑入《针灸四书》中。
-
经穴汇解
《经穴汇解》为书名。日本原昌克撰。成书于日亨和癸亥年(1893年)。书中引用书籍28种,分部、分经详考穴位,于经穴之外又收奇穴263名。其中“经脉流注”部分,对各经的循行、交会、骨度分寸绘列图像,是一部考订穴位的专书。
-
经络笺注
《经络笺注》为书名。明·韦编(勤甫)纂述,子明辅订正。二卷。成书于崇祯丙子年(1636年)。本书以形体为纲,从头至足分为66纲,于每一纲中又分众目,分别其属何脏腑、经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