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针疗法

针刺方法 医疗技术名 针灸学 中医学 刺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1 拼音

kōng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Hollow needle therap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空针疗法为针刺方法之一。指用空注射器刺入一定部位或穴位徐徐出针柄,如此反复数次,刺激局部产生针感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

因本法不向体内注入空气,故与“气针”有所不同。施术时首先根据病情在体表找出明显的压痛反应点,用带有针头的2ml注射器空针器,将针头垂直刺反应点,待患者有沉重感时,固定针管不动。在沉重感大减或消失时,再抽针柄到1/2处,重新出现沉重感,再固定不动。待沉重感再消失时,再抽针柄,又出现沉重感,待沉重感再次消失即可拔针。若同时出现两个以上反应点时,应选择最明显的一个进行治疗,其他反应点可能随之消失或减轻。此法主要用于四肢及腰椎关节扭伤肌肉劳损)、风湿性腰腿病、风湿偏头痛牙痛、慢性胃痛腹痛等疾病。

4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66.
编辑:fengchuile、banlang 审核:sun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