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眶腔扩大术颅外法用于眶的重建。 发展简史:为了扩大眶腔,曾先后采用过下述的一些方法:
1.神经外科医生曾去除眶顶,使眼眶向额窦或翼点(颧、顶、颞骨与蝶骨大翼交接点)扩大(图10.14.4.1-1)。
2.耳鼻喉科医生通过上颌窦切除眶底和筛窦,使眼眶向上颌窦和筛窦扩大(图10.14.4.1-2)。
3.整形外科和骨科医生则去除眶外侧壁以扩大眶腔(图10.14.4.1-3)。
4.眼科医生为了保护眼球,采用加长上睑提肌肌腱的方法(图10.14.4.1-4,10.14.4.1-5)。即在睑褶皱处作切口,将上睑提肌肌腱作锯齿形切开,然后加以分离、加长。
8 适应症
眶腔扩大术颅外法适用于:
1.眶内容物的体积正常,但眶的容积过小,如颅面骨发育不良等。
2.先天性眶过小或因早年摘除眼球,眶的直径过短,不能容纳假眼者。
3.手术缩小了眶内容积。如3型或4型眶面裂,手术修复时缩减了眶的容积。
4.眶的直径和容积正常,但眶内容物多于正常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12 手术步骤
12.1 1.降低眶底和阻塞内侧壁
作眶下切口(图10.14.4.1-9),在骨膜下潜行分离眶下缘和眶底。在眶底外侧分离到眶下裂,向内侧分离到鼻泪管的开口处,然后经泪囊之后,沿眶膜下分离眶内侧壁。
沿着眶下神经束的骨槽向深处分离,凿去眶下孔和眶下管上方的骨质,直到眶下缘,以解脱眶下神经血管束。
在眶的后方截断眶底和眶内侧壁,在眶的前方眶下缘之后,用骨锯作同样的骨切开。
然后用一个大的骨膜分离器的背面向下压眶底,使之下降;向内侧压纸板,以压碎筛窦。
12.2 2.眶外侧壁开窗和眶外侧柱外翻
在外眦联合之外作一横切口,长20~25mm,深达骨膜,向外达颞筋膜(图10.14.4.1-9)。在颧后凹处作骨膜下潜行分离。在颧额缝平面,横行切断颞肌前部,长2cm。在眶内,沿眶外侧壁作眶膜下分离,向下达眶下裂。
在眶外侧柱作梯形截骨,使其内侧或外侧的尺寸较大,以保证移位后的眶外侧缘可以自行支撑。图10.14.4.1-10~10.14.4.1-12分别标示颧骨的外翻性骨切开(图10.14.4.1-10)、蝶骨与颧骨之间的纵形骨切开(图10.14.4.1-11)及磨去眶外侧缘,将颧骨外翻(图10.14.4.1-12)。用咬骨钳咬除蝶骨大翼和颧骨,上至翼点,下至眶下裂,使眶外侧壁开窗(图10.14.4.1-13)。如果需要,此时可以降低眶底,阻塞筛窦。使眶外侧柱处于外翻的部位,同时进行额、颧骨骨接合术、外眦固定术和眶下缘处植骨(图10.14.4.1-14)。
13 术中注意要点
1.有的病例,在使眶外侧柱外翻及增大眶的横径后,还不能完全解决某些畸形,如颧骨发育不全和后缩、眶上缘和外上角下垂及外眦移位等。应同时前徙颧骨和抬高移位的外眦。即在上述手术步骤的同时,进行以下操作:①磨去眶上缘、外上角和外侧柱;②在额骨上作15mm深的台阶形骨切开;③在颞骨作台阶形骨切开。用轻巧而渐进的压力使颧弓弯曲,但要避免其骨折,否则可因嚼肌的牵动而使之向下移位。这种手术的优点在于不仅可立即使眶扩大,而且可使睑变长、眦抬高和外侧柱前伸。
2.对颅面狭窄的病人及Crouzon和Apert综合综合征时,要使眶架和眶鼻部前伸,施行LeFortⅢ型或LeFortⅠ型骨切开术,而保留牙弓不动(图10.14.4.1-15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