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后局部遗留下大面积缺损,既使创面一期愈合也不能恢复正常形态及其功能。通过外阴重建希望能减少术后切口裂开、皮肤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更理想的是从恢复外阴的正常形态(美容)及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方面重建新外阴。
应用局部或较远距离的各种类型的皮瓣,包括菱形、长斜方形、Z整形皮瓣或游离移植皮片,虽能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但不能满意地恢复外阴正常外形及生理功能,要满足这样严重的软组织缺损区域的修复只有应用肌皮瓣。近年妇科肿瘤学家已重视外阴重建这一课题的研究,目前最常用的是股薄肌肌皮瓣与阔筋膜张肌肌皮瓣。
阔筋膜张肌是一短而扁阔的肌肉,位于臀中肌及缝匠肌之间,起自髂嵴外侧缘的前半部,肌腹在两层阔筋膜之间,通过紧张阔筋膜对屈曲及内旋大腿起辅助作用。下行至在腿的中、下1/3交界处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肌肉有一单一固定的血管蒂,是旋股外动脉的终末支,约在肌肉的1/3,距髂前上棘6~8cm处进入肌肉。该血管进入肌肉后即与肌纤维平行走行,形成一长形血管,并有分支经皮下脂肪营养着覆盖肌肉的皮肤及大腿下部的前外侧皮肤,静脉与动脉伴行。因此这一小块肌肉通过其血供可提供宽15cm、长40cm大小范围的皮瓣。尤适用于修复大面积的外阴癌手术后的外阴缺损。
9 手术步骤
9.1 1.皮瓣设计
①术前仔细测量手术后腹股沟区及外阴可能出现缺损区域的大小;②在大腿前外侧,按阔筋膜张肌的解剖位置画出其体表投影线,前缘从髂前上棘向下到胫骨外侧髁画一联线,在髂前上棘下6cm标出一点,为血管蒂部位(图11.1.2.6.6.2-1)。皮瓣宽度按腹股沟切口一般6~8cm,远侧边缘按测量长度需要而定,最长可直到离膝部上6~8cm处。
9.2 2.皮瓣制取及转移
①按皮瓣设计图形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直达阔筋膜下;②从皮瓣远侧端边缘开始,在阔筋膜张肌深面逐渐向近侧端游离,渐渐掀起皮瓣,即可看清血管进入肌肉的部位;③分清及游离血管蒂,皮瓣全部掀起后在其下即为股外斜肌;④继续向近侧端游离皮瓣,直到游离皮瓣能以血管蒂为轴心,旋转90°或一弧状转移到外阴缺损部位(图11.1.2.6.6.2-2)。
9.3 3.修复、重建外阴
皮瓣全部覆盖腹股沟及外阴创面后,在皮瓣下放置负压吸引用的硅胶管,自最后侧的会阴部开始缝合,皮瓣内侧缘在相应部位分别与阴道黏膜(图11.1.2.6.6.2-3)、尿道外口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