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萝藦科植物卵叶娃儿藤的根及根茎·《中医大辞典》·老君须
老君须为中药名,出自《南宁市药物志》,为《南宁市药物志》记载的三十六荡之别名[1]。
2.1 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萝藦科植物卵叶娃儿藤 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 exSteud.的根及根茎[2]。分布云南、广西、广东、台湾[2]。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1.治咳嗽哮喘,跌打肿痛,风湿骨痛,胃痛,腹痛[2]。煎服:3~9g[2]。
2.5 使用注意
2.6 化学成分
本品含生物碱、黄酮苷、挥发油和单糖[2]。生物碱为娃儿藤宁碱、娃儿藤定碱、异娃儿藤碱[2]。
2.7 药理作用
水煎剂及非水溶性总生物碱对小鼠腹腔注射均有镇咳作用[2]。非水溶性总生物碱在体外对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甲型链球菌均有抑菌作用[2]。娃儿藤宁碱等有抗癌作用[2]。
3 松萝科植物长松萝或破茎松萝的丝状体·《中医大辞典》·老君须
老君须为中药名,出自《安徽中草药》,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松萝之别名[2]。
3.1 别名
云雾草、老君须、金线草、树挂、天蓬草、龙须草、松上寄生[3]。
3.2 来源及产地
松萝科植物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Ach.或破茎松萝U. diffracta Vain.的丝状体[3]。分布全国各地林区[3]。
3.3 性味
苦、甘,平[3]。
3.4 功能主治
1.治痰热温疟,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多,风湿痹痛,头痛,目赤翳膜,蛔虫病,血吸虫病[3]。煎服:6~9g[3]。
2.治瘰疬,痈肿,溃疡,创伤出血,烧伤[3]。研末外敷[3]。
3.5 化学成分
长松萝和破茎萝均含巴尔地衣酸、松萝酸、地弗地衣酸及地衣聚糖等[3]。长松萝尚含多种甾醇、刺楸毒素、刺楸皂苷(Kalosaponin)[3]。
3.6 药理作用
刺楸皂苷(Kalosaponin)对癌的治疗有效[3]。松萝酸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都有很强的抑菌作用[3]。对阴道滴虫也能抑制,还有对抗白喉及破伤风毒素的作用;能显著增加小鼠支气管的分泌,故有祛痰作用[3]。
4 萝藦科植物雪里蟠桃的根及根茎·《*辞典》·老君须
4.1 出处
《草木便方》
4.2 拼音名
Lǎo Jūn Xū
4.3 别名
婆婆针线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绒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薇、竹灵消(《四川中药志》),恶牛皮消、牛角风,九连台(《陕西中草药》)。
4.4 来源
为萝藦科植物雪里蟠桃的根及根茎(亦有用全株者)。夏、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晒干。
4.5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70厘米,全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须根多而细长,土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全缘,基部圆形或楔形。花序腋生,通常聚伞状;花小,淡黄色;花冠5深裂,无毛,副花冠的裂片几与花柱等高,广三角形;雄蕊5,花粉块2枚下垂;雌蕊1,子房上位,为2分离心皮所组成,花柱2,分离。蓇葖果披针形,无毛,长4~5厘米。种子广卵形,顶端生有一束白毛,边缘有翼,长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月。
4.6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中及林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产于四川。
4.7 性状
干燥的根茎长约2~3厘米,表面有多数并排的茎秆残基;外表粗糙,棕褐色;断面黄白色,充实。须根细小,丛生于根茎四周,扭曲不直,长约3~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皱纹;质脆弱,断面黄白色。气味微弱。
4.8 性味
辛,平。
①《草木便方》:"辛,温。"
②《陕西中草药》:"味甘微辛,性平。"
4.9 功能主治
补肾,健脾,化毒。治虚痨久嗽,浮肿,白带,月经不调,瘰疬,疮疥。
①《草木便方》:"补益强阴,化毒。治伤劳久嗽,虚肿,疡劳,蛇、虫、疯狗伤。"
②《分类草药性》:"贴痒子,散毒,通疝气,止鼻血,治女人白带头晕,涂疥疮。"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疼,去毒,治瘰疬,下乳,止咳。"
④《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肾,健脾益气,调经活血。治月经不调,阴虚白带。"
4.10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4.11 摘录
《*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