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人体部位名 中医眼科学 眼的解剖与生理
lèi táng
lacrimal passag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泪膛即泪道。
泪道(lacrimal passage)是由泪点、泪小管、泪囊与鼻泪管组成的泪液的排出通道[1]。
中医将狭义泪点、广义泪道称为泪窍、泪堂、泪膛、泪孔。
泪点是引流泪液的起点,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乳头状突起上,直径约0.2—0.3毫米。孔口与泪湖紧靠,利于泪液进入泪点。
泪小管是连接泪点与泪囊的小管,长约10毫米。开始约2毫米与睑缘垂直、后与睑缘平行,到达泪囊前,上、下泪小管多先汇合成泪总管然后进入泪囊。也有上、下泪小管各自分别进人泪囊者。
泪囊位于眶内壁前下方的泪囊窝内,是泪道最膨大的部分。泪囊大部分在内眦韧带的下方,上端为盲端,下端与鼻汨管相接,长约12毫米,宽约4—7毫米。
鼻泪管位于骨部的鼻泪管内,上端与泪囊相接,下端开口于下鼻道。
正常情况下,依靠瞬目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泪液自泪点排泄至鼻腔。若某一部位发生阻塞,即可产生溢泪。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