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科指掌

清代 中醫喉科著作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óu kē zhǐ zhǎng

2 英文參考

Houke Zhizha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uide Book for Laryngolog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喉科指掌》爲中醫喉科著作[1]。六卷。清·張宗良[1]。刊於1757年。

4 主要內容

卷一總論咽喉病的診治大綱、分經及針穴圖等;卷二選方及製藥法;卷三-六分爲咽喉(11證)、乳蛾(7證)、喉痹(7證)、喉風(12證)、喉癰(11證)、大舌(13證)、小舌(15證)及雜喉(7證)等八門,共73病的證治圖說。內容比較豐富。全書分門別類論述喉科多種病證甚爲詳備。基本反映了喉科的發展水平。

1815年又有書名《喉科杓指》(又名《圖注喉科杓指》。署名包永泰撰),系在本書內容中增入牙齒門,並作了部分補充,刪去原作者姓名合併爲四卷者。

5 現存版本

現存多種清刻本。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