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yton-Fowler蹠趾關節成形術

手術 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足部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非創傷性關節疾病手術 骨科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layton-Fowlerzhí zhǐ guān jíe chéng xíng shù

2 英文參考

clayton fowler metatarso phalangeal arthroplasty

4 分類

骨科/非創傷關節疾病手術/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足部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5 ICD編碼

77.8801

6 概述

Clayton-Fowler蹠趾關節成形術用於足部類風溼關節炎的手術治療。足部的類風溼關節炎主要侵犯前足。常表現爲𧿹外翻蹠趾關節脫位或半脫位、爪形趾、蹠骨頭的痛性蹠側胼胝及錘狀趾等畸形(圖3.14.1.1.1-0-1)。中足諸關節也可受累,導致縱弓消失和扁平足

由於滑膜炎侵蝕距下和距舟關節,使距跟骨韌帶、分支韌帶及距舟韌帶關節囊喪失其支撐作用,足部負重應力可導致跟骨外翻,前足旋前及縱弓消失。

對於前足類風溼關節炎,常常因爲疼痛持續,陳舊畸形不斷髮展,或新畸形的出現而需要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方法主要是前足關節成形術。術前應使病人明確,該疾病病理過程是漸進性的,因而手術矯正畸形也僅僅是姑息性,而非根治性治療。其目的是緩解疼痛,糾正畸形,改善外觀及行功能,並可試穿各種鞋子。前足關節成形術的方法很多,綜合各家報道,可得到如下幾個結論:

1.80%~90%的病人可以獲得滿意的結果。

2.如果骨切除不充分,可導致蹠趾關節周圍軟組織鬆解不徹底,影響手術效果。

3.第2~5蹠骨的截除長度應保持一致,使蹠骨殘端形成一圓滑的弧形,否則手術效果不佳。

4.截除蹠趾關節後,應將殘留於前足負重處的骨碎片清除乾淨,否則會影響手術效果。

5.手術效果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步降低。

6.如聯合採用第1蹠趾關節融合術及第2~5蹠趾關節切除,可減少畸形復發和痛性胼胝等併發症的出現。絕大多數的前足關節成形術是由Clayton-Fowler或Kates等手術演變而來。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14.1.1.1-1,3.14.1.1.1-2)。

7 適應

Clayton-Fowler蹠趾關節成形術適用於:

1.蹠趾關節持續性疼痛,經非手術治療無效。

2.畸形加重。

3.由於陳舊畸形的發展或新畸形的出現,使鞋子變形,需經常更換。

8 禁忌症

1.病人全身狀況較差不能耐受手術者。

2.足背動脈搏動微弱,血循環較差者。

3.因類風溼脈管炎而出現局部皮膚損害者。

9 術前準備

1.術前應仔細地刷洗局部皮膚(10~15min),特別是足趾間及趾甲周。然後消毒巾包裹。在手術室再次刷洗。

2.術前30min、術中及術後48~72h,應預防性使用廣譜抗生素

3.如病變處於活動期,應與內科醫師協作,加強術前術後的藥物治療。

10 麻醉體位

可選用腰麻,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足部阻滯麻醉。取仰臥位。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

取足背蹠骨頭處的弧形切口(圖3.14.1.1.1-3)。

11.2 2.顯露

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用剪刀止血鉗縱向分離,以顯露蹠骨頭處的足背淺靜脈。向深層分離解剖出腓深神經分支及蹠背動脈。切斷結紮妨礙手術操作的血管,應注意保護足背深靜脈。如伴有“爪形趾”畸形,近節趾骨脫位蹠骨頸處,阻礙蹠骨頭的顯露,可橫行切斷伸趾長短肌腱,截除部分近節趾骨,有利於顯露蹠骨頭。銳性剝離附着於蹠骨頭上的軟組織

11.3 3.截骨

蹠骨頭頸交界近側5~7mm處截除蹠骨頭(圖3.14.1.1.1-4)。

銼鈍蹠骨的殘端,尤其應注意第4蹠骨的殘端,用咬骨鉗咬除遺留的尖銳骨嵴。檢查蹠骨頭殘端,使其從內向外依次相差約5mm。爲減少第5蹠骨殘端處滑囊的形成,截除長度可適當增加。

11.4 4.關閉切口

仔細清除切口內遺留的碎骨片,用不吸收線縫合皮膚(圖3.14.1.1.1-5)。

敷料包紮足趾於功能位。也可選用1.5mm的克氏針,從近節趾骨的近側端逆行穿過足趾,蹠趾關節復位後,將克氏針順行穿入蹠骨固定。彎曲克氏針的殘端,以防止鋼針滑動。

12 術後處理

Clayton-Fowler蹠趾關節成形術術後持續抬高患肢48~72h。術後應嚴密觀察足趾的血循環狀況,如發現有缺血徵象,應及時鬆解敷料,最好在術後幾小時內即更換敷料。72h後可穿木製底鞋進行行走訓練。術後3周拆線,4~6周拔除克氏針,術後4~6周內應穿木製底鞋。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