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消腫 中醫學 生肌 中藥學 斂肺止血
bái jī
hyacinth bletill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白芨爲中藥名,出自《證治準繩》,即《神農本草經》記載的白及的別名[1]。
白芨、白根、白雞兒、地螺絲[2]。
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塊莖[2]。主產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陝西等地[2]。
苦、甘、澀,涼[2]。入肺、胃經[2]。
斂肺止血,消腫生肌[2]。
1.治肺結核咯血,支氣管擴張出血,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衄血[2]。煎服:6~15g;研末服,3~6g[2]。
2.治癰腫瘡毒,外傷出血,水火燙傷,手足皸裂[2]。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2]。
反烏頭[2]。
塊莖含揮發油、粘液質等[2]。塊莖含聯苄類化合物:3,3’-二羥基-4-(對羥苄基)-5-甲氧基聯苄、3’3-二羥基-2-(對羥苄基)-5-甲氧基聯苄等[2]。還含山藥素Ⅲ、3’-O-甲基山藥素等[2]。另外,還含白及葡萄糖配甘露聚糖(Bletilla glucomannan)[2]。
白及細粉或煎煮所得膠狀液,局部應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2]。對胃黏膜具有保護作用,具抗癌和抗菌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