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利溼 澀腸止瀉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bái zhú ān wèi sǎn
白朮安胃散爲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下方[1]。
罌粟殼三兩,茯苓、車前子、白朮各一兩,烏梅肉、五味子各五錢[1]。
五味子5錢,烏梅(取肉,炒幹)5錢,車前子2兩,茯苓2兩,白朮2兩,米殼3兩(去頂蒂穰,醋煮1宿,炒幹)。
上藥爲粗末[1]。
功能健脾澀腸,利溼止瀉[1]。主治瀉痢頻作,膿血相雜,裏急後重,及小腸氣痛,婦人臍下虛冷,產後兒枕痛,或產後虛弱,寒熱不止[1]。
主治一切瀉痢,無問膿血相雜,裏急窘痛,日夜無度;男子小腸氣痛;婦人臍下虛冷,併產後兒枕塊痛;亦治產後虛弱,寒熱不止者。
每服五錢,水煎,空腹服[1]。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脾胃論》卷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