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止咳 方劑 中藥學 祛溼運脾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ái zhú wán

2 國家基本藥物

白朮丸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38633參苓白朮丸水丸6g0.92元中成藥部分*
38733參苓白朮丸水丸9g1.3元中成藥部分
38833參苓白朮丸水丸12g1.7元中成藥部分
38933參苓白朮丸水丸30g4.1元中成藥部分
39033參苓白朮丸水丸50g6.6元中成藥部分
39133參苓白朮丸水丸60g7.8元中成藥部分
39233參苓白朮丸水丸72g9.2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概述

白朮丸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五十三首。

4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白朮丸

4.1 組成

天南星半夏各一兩,白朮一兩半[1]

南星1兩,半夏(俱湯洗)1兩,白朮1兩半。

4.2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湯浸蒸餅爲丸,梧桐子[1]

4.3 功能主治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方之白朮丸主治痰溼咳嗽,脈緩面黃,肢體沉重,嗜臥倦怠,腹脹而食不消[1]

4.4 用法用量

每服五十至七十丸,食後生薑煎湯送下[1]

每服50-70丸,生薑湯送下。

5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方白朮丸

5.1 處方

白朮500克(土炒,研末)生地250克(飯上蒸熟)

5.2 製法

上藥搗和,幹則少入酒爲丸。

5.3 功能主治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方白朮丸主治痔漏脫肛下血面色萎黃,積年不愈者。

5.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米飲下,日三次。

5.5 摘錄

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七

6 太平聖惠方》卷五方白朮丸

6.1 處方

白朮1兩,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訶黎勒1兩(煨,去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人蔘半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桂心3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細辛半兩,蓽茇1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6.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6.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五方白朮丸主治脾胃氣虛冷,水谷不化,腹脅脹滿,或時寒極,四肢逆冷

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6.5 使用注意

忌生冷、油膩、溼面。

6.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

7 太平聖惠方》卷五方白朮丸

7.1 處方

白朮3兩(生薑2兩同搗令爛,慢火炒令黃色),桂心半兩,檳榔1兩,高良薑1兩(銼),木香半兩,人蔘1兩(去蘆頭),阿魏1分(面裹爆,令面熟爲度),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

7.2 製法

上爲末,煎醋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五方白朮丸主治脾臟冷氣,窒滯脹悶,腹內鳴轉,不思飲食。

7.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食前以生薑橘皮湯嚼下。

7.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

8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方之白朮丸

8.1 處方

白朮1兩,人蔘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防風半兩(去蘆頭),訶黎勒皮3分,五味子半兩,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旋覆花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8.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方之白朮丸主治風痰積聚,胃中冷氣,令人嘔吐,不納飲食,四肢無力。

8.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8.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

9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方之白朮丸

9.1 處方

白朮1兩,防葵1兩,木香1兩,鱉甲1兩(塗醋炙微黃焦,去裙襴),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神曲1兩(炒微黃),檳榔1兩,訶黎勒1兩(煨,用皮)。

9.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方之白朮丸主治虛勞,症瘕,不能下食,日漸羸瘦。

9.4 用法用量

每眼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9.5 使用注意

忌覓菜、生冷。

9.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八

10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方之白朮丸

10.1 處方

白朮1兩,當歸3分,人蔘3分(去蘆頭),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木香3分,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桔梗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1兩(煨,用皮),石斛1兩(去根,銼),黃耆1兩(銼)。

10.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虛勞冷氣,心腹痞滿,不思飲食,四肢少力,疼痛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10.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九

11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白朮丸

11.1 處方

白朮2兩,人蔘1兩(去蘆頭),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3分(去蘆頭),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細辛3分,貝母3分(煨黃),乾薑半兩(炮裂,銼),半夏半兩(湯浸7遍去滑),甘草3分(炙微赤,銼),桂心3分,訶黎勒皮2兩。

11.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白朮丸主治肺虛寒,胸中痞塞,短氣不足,少思飲食。

1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11.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

12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白朮丸

12.1 處方

白朮1兩,五味子1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人蔘1兩(去蘆頭),桂心1兩,白茯苓1兩,沉香1兩,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紫蘇子1兩(微炒),草豆蔻1兩(去皮),枳實半兩(麩炒微黃)。

12.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2.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方之白朮丸主治上氣,胃中不和,嘔吐,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1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於食前以生薑湯送下。

12.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二

13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方之白朮丸

13.1 組成

白朮1兩,人蔘1兩(去蘆頭),白茯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13.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3.3 功能主治

方出《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七,名見《普濟方》卷二○一方之白朮丸主治霍亂後,腹中冷氣下痢。

1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日4-5次。

14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方之白朮丸

14.1 處方

白朮1兩,乾薑半兩(炮裂,銼),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當歸半兩(銼碎,微炒),芎藭半兩,木香半兩,山姜子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草豆蔻1兩(去皮)。

14.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4.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方之白朮丸主治寒疝,心腹痛四肢不和,面色青冷,不欲飲食,氣漸羸弱。

1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熱酒送下,不拘時候。

14.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八

15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方之白朮丸

15.1 處方

白朮3分,蓬莪術3分,烏藥半兩,木瓜半兩,桂心半兩,硼砂1兩半(細研),生薑屑半兩,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兩,蕪荑半兩,神曲1兩(搗羅爲末,並硼砂酒煎成膏)。

15.2 製法

上爲末,用硼砂曲膏爲丸,如梧桐子大。

15.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痃癖,氣攻心肋,痛不欲食,四肢羸瘦。

1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生薑橘皮湯送下,不拘時候。

15.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

16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方之白朮丸

16.1 處方

白朮4兩,桂心2兩,乾薑3分(炮裂,銼)。

16.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6.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酒癖,食不消化

1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粥飲送下。

16.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

17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白朮丸

17.1 處方

白朮3分,赤石脂3分,犀角屑3分,乾薑半兩(炮裂,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龍骨3分,黃連1兩(去須),烏梅肉3分(微炒),當歸3分(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17.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7.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赤白痢,及水谷冷熱氣痢。

17.4 用法用量

方中甘草原缺,據《普濟方》補。

17.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18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白朮丸

18.1 別名

當歸白朮丸

18.2 處方

白朮2兩,神曲1兩(炒令微黃),肉豆蔻1兩(去殼),乾薑1兩(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人蔘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木香半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18.3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8.4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痢後四肢羸弱,不能飲食。

18.5 用法用量

當歸白朮丸(《雞峯普濟方》卷十四)。

18.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

19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方之白朮丸

19.1 組成

白朮3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人蔘1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熟乾地黃2兩,當歸1兩(銼,微炒),黃耆1兩(銼),乾薑半兩(炮裂,銼),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19.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9.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方之白朮丸主治久積虛冷,腸風痔瘻下血太多,面色萎黃,日漸羸瘦。

1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於食前以粥飲送下。

20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方之白朮丸

20.1 別名

桂心白朮丸

20.2 處方

白朮1兩,木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當歸半兩(銼碎,微炒),桂心半兩,芎藭半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蓬莪術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厚朴3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銼)。

20.3 製法

上爲末,以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20.4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方之白朮丸主治婦人脾胃氣虛弱,腹中冷痛,時復嘔吐,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20.5 用法用量

桂心白朮丸(《雞峯普濟方》卷十五)。

20.6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

21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白朮丸

21.1 處方

白朮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銼,微炒),黃連1兩(去須,微炒),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黃芩1兩,肉豆蔻1兩(去殼),乾薑1兩(炮裂,銼)。

21.2 製法

上爲末,以棗瓤和搗爲丸,如梧桐子大。

21.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產後赤白痢腹痛,不思飲食。

2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艾葉煮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21.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22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白朮丸

22.1 處方

白朮1分,白芍藥1分,木香1分,當歸(銼,微炒)1分,麝香1錢(細研)。

22.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22.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方之白朮丸主治小兒大腸虛冷乳食不消大便青色。

22.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粥飲研下,日3次。

22.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九十二

23 聖濟總錄》卷十七方白朮丸

23.1 處方

白朮1兩半,人蔘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甘草(炙)半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

23.2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3.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十七方白朮丸主治胃風腹脹飧泄下痢。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日4-5次,不拘時候。

2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24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方白朮丸

24.1 處方

白朮半兩,丹砂(研)半兩,麝香(研)半兩,丁香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安息香(入胡桃仁,研)半兩,檀香(銼)半兩,蓽茇半兩,犀角(鎊)半兩,燻陸香1分,蘇合香1分,龍腦(研)1分,莎草根半兩,石膏半兩,木香半兩。

24.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4.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方白朮丸主治瘴瘧

24.4 用法用量

臘月合,以新瓷器盛,勿令泄氣。每服10丸,老人、小兒每服3丸,空腹井花水送下。仍用砂絹袋盛,帶於臂。

24.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七

25 聖濟總錄》卷四十六方之白朮丸

25.1 處方

白朮1兩,訶黎勒(去核)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焙乾)1兩,山芋1兩,丁香1兩,木香1兩,甘草(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25.2 製法

上爲末,煮大棗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25.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四十六方之白朮丸功在止喘悶,定嘔逆,進飲食,除腹脅脹痛。主治脾虛

25.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煎粟米、姜、棗湯送下,食前、早晚各1次。

2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26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方白朮丸

26.1 處方

白朮1分,檳榔(銼)1分,薑黃(炒)1分,沉香(銼)1分,京三棱(煨,銼)1分,大腹(銼)1兩半,莎草根(去毛)3分,丁香皮3分木香半兩,丁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

26.2 製法

上爲細末,酒浸炊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26.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方白朮丸主治腹脅痛積滯不消,煩滿痞悶,不思食

2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嚼破,溫水送下亦可。

26.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27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方之白朮丸

27.1 處方

白朮2兩,吳茱萸(湯浸7遍,焙乾,炒)2兩,桔梗(炒)1兩,當歸(切,焙)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乾薑(炮)2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生乾地黃(焙)1兩,細辛(去苗葉)1兩,椒(去目並閉口者,炒出汗)1兩,甘草(炙,銼)1兩。

27.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7.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方之白朮丸主治久寒宿癖,心腹刺痛,痰逆嘔吐,飲食不消,下利羸瘦。

27.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27.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七十三

28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方之白朮丸

28.1 組成

白朮3分,乾薑(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人蔘3分。

28.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8.3 功效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十四方之白朮丸功在健脾。主治脾胃受溼,濡瀉不止。

28.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米飲送下,日2次。

29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方之白朮丸

29.1 處方

白朮1兩半,人蔘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1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分。

29.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9.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方之白朮丸功在消食下氣。主治虛勞,脾胃虛冷。

29.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飲送下;若有寒,溫酒送下。

29.5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30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白朮丸

30.1 處方

白朮3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半,乾薑(炮)1兩半,黃耆(銼)1兩半,人蔘1兩,甘草(炙)1兩,當歸(切,焙)1兩。

30.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0.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方之白朮丸主治久積虛冷,腸風痔瘻面色萎黃,日漸羸瘦,虛劣。

30.4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米飲送下。

30.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31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方之白朮丸

31.1 組成

白朮1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煙出7遍)1兩,當歸(微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熟乾地黃(微炒)1兩半。

31.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搜和,塗酥爲劑,搗令勻熟,爲丸如梧桐子大。

31.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五四方之白朮丸主治妊娠阻病頭疼肩背煩悶,氣脹,下思飲食。

31.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飲送下,早晨、日晚各1次。

32 丹溪心法》卷五方白朮丸

32.1 處方

白朮1兩,芍藥半兩。

32.2 製法

上爲末,粥爲丸。

32.3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五方白朮丸主治脾虛泄瀉

32.4 用法用量

泄者,炒丸服。

冬月不用芍藥,加肉豆蔻

32.5 摘錄

丹溪心法》卷五

33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白朮丸

33.1 處方

白朮1兩,橘皮(洗)1兩,厚朴(去皮,薑汁塗,炙焦)半兩,人蔘半兩。

33.2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3.3 功能主治

全生指迷方》卷四方之白朮丸主治咳嗽嗜臥,飲食不榮肌膚,或不能食,心腹虛脹滑泄,背膂牽急,勞倦不能動止,或因大病後,或因下利後不復常,得之於脾,四肢煎厥,亦謂之肉極

33.4 用法用量

脈弦大甚則不治。

33.5 摘錄

全生指迷方》卷四

34 中藏經·附錄》方之白朮丸

34.1 處方

白朮當歸芍藥等分木香減半。

34.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綠豆大。

34.3 功能主治

中藏經·附錄》方之白朮丸主治小兒白瀉

34.4 用法用量

每服10-15丸,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34.5 摘錄

中藏經·附錄》

35 雞峯普濟方》卷十二方之白朮丸

35.1 處方

白朮加1倍,厚朴橘皮藿香甘草白茯苓等分

35.2 製法

上爲細末,水煮麪糊爲丸,如粟米大。

35.3 功能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十二方之白朮丸功在溫中進食。

35.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溫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35.5 摘錄

雞峯普濟方》卷十二

36 雞峯普濟方》卷十七方白朮丸

36.1 組成

乾薑白朮厚朴赤芍藥艾葉當歸黃連肉豆蔻等分

36.2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棗肉爲丸,如梧桐子大。

36.3 功能主治

雞峯普濟方》卷十七方白朮丸主治產後虛損,風冷,痢瀉腹痛

3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粥飲送下,日3次,不拘時候。

37 醫略六書》卷十九方之白朮丸

37.1 組成

白朮4兩(炒),炮姜2兩,肉桂2兩。

37.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粥爲丸。

37.3 功能主治

醫略六書》卷十九方之白朮丸主治虛痰,脈細者。

3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送下。

37.5 各家論述

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故生痰積飲,爲患不已焉。白朮脾土燥痰溼,炮姜暖胃氣以除寒飲肉桂溫經暖血,祛散血分寒溼,使無覊留之患。粥丸飲下,俾脾胃調和,則中氣溫暖而寒溼自散,痰飲自消。此不治痰而痰自消之一法也。

38 醫略六書》卷三十方之白朮丸

38.1 處方

人蔘兩半,白朮3兩(炒),乾薑兩半(炒),烏梅3兩,白芍兩半(酒炒),炙草6錢。

38.2 製法

上爲末,粥爲丸。

38.3 功能主治

醫略六書》卷三十方之白朮丸主治產後吐瀉煩渴,脈數弦細者。

3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煎,去滓溫服

38.5 各家論述

產後脾胃兩虛,寒邪襲入,不能上輸下達,而吐瀉並作,陰液頓亡,故煩熱口渴不止焉。人蔘扶元,補胃氣之虛;白朮崇土,健脾元之弱;乾薑溫中散寒;炙草緩中益胃烏梅津液以止泄瀉白芍斂陰血除煩渴也。粥丸米飲煎,使脾健胃強,則寒自解,而清陽上奉,津液四布,安有煩渴不止,吐瀉不痊乎。

38.6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39 醫學心悟》卷三方之白朮丸

39.1 處方

白朮2兩,茯苓2兩,陳皮2兩,砂仁1兩5錢,神曲1兩5錢,五穀蟲4兩。

39.2 製法

荷葉、老米煎水,迭爲丸。

39.3 功能主治

醫學心悟》卷三方之白朮丸主治氣虛中滿

39.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開水送下。

39.5 摘錄

醫學心悟》卷三

40 明醫指掌》卷九方之白朮丸

40.1 處方

白朮2兩(炒),黃芩5錢,白芍藥7錢,紅白葵花2錢半。

40.2 製法

上爲極細末,蒸餅糊爲丸。

40.3 功能主治

明醫指掌》卷九方之白朮丸主治赤白帶

40.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煎四物湯送下。先以小胃丹開導,後用此補之。

40.5 摘錄

明醫指掌》卷九

41 外臺祕要》卷八引《延年祕錄》方之白朮丸

41.1 處方

白朮5分,白芷3分,乾薑六分,石斛六分,五味子4分,細辛4分,橘皮4分,厚朴(炙)4分,桂心4分,防風4分,茯苓4分,甘草4分(一方有人蔘5分)。

41.2 製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1.3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八引《延年祕錄》方之白朮丸主治風痰積聚,胃中冷氣,每發動令人嘔,吐食或吐清水,飲食減少,不作肌膚。

41.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飲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

41.5 使用注意

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生菜、酢物。

41.6 摘錄

外臺祕要》卷八引《延年祕錄》

42 外臺祕要》卷十二引《延年祕錄》方之白朮丸

42.1 處方

白朮6分,厚朴2分(炙),人蔘5分,白芷3分,橘皮4分,防風5分,吳茱萸4分,芎藭4分,薯蕷4分,茯神5分,桂心4分,大麥糵4分(熬),乾薑4分,防葵4分(炙),甘草5分(炙)。

42.2 製法

上藥治下篩,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42.3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二引《延年祕錄》方之白朮丸主治宿冷癖氣,因服熱藥發熱心驚虛悸,下冷上熱,不能食飲,頻頭風旋喜嘔吐。

42.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酒送下,1日2次。加至20丸。

42.5 使用注意

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醋物、生蔥。

42.6 摘錄

外臺祕要》卷十二引《延年祕錄》

43 潔古家珍》方之白朮丸

43.1 處方

白朮4兩,澤瀉2兩,地榆1兩,枳實麩炒)1兩,皁角子1兩(燒存性)。

43.2 製法

上爲細末,燒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43.3 功能主治

潔古家珍》方之白朮丸主治痔疾,諸蟲。

43.4 用法用量

米飲白湯或溫酒送下。

43.5 摘錄

潔古家珍

44 內外傷辨》卷下方之白朮丸

44.1 處方

枳實(炒黃)1兩1錢,白朮1兩,半夏(湯浸)1兩,神曲(炒黃)1兩,橘皮(去瓤)7錢,黃芩5錢,白礬(枯)3分。

44.2 製法

上爲極細末,湯浸蒸餅爲丸,如綠豆一倍大。

44.3 功能主治

內外傷辨》卷下方之白朮丸主治傷豆粉、溼面、油膩之物。

44.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白湯送下,量所傷加減服。素食多用乾薑,故加黃芩以瀉之。

44.5 摘錄

內外傷辨》卷下

45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趙氏家傳》方之白朮丸

45.1 組成

白朮木香丁香肉豆蔻黃連等分

45.2 製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黃米大。

45.3 功效主治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趙氏家傳》方之白朮丸功在溫胃消食。主治小兒吐瀉不止。

45.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飲送下。

46 濟陽綱目》卷二十八方之白朮丸

46.1 組成

白朮茯苓半夏等分

46.2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46.3 功能主治

濟陽綱目》卷二十八方之白朮丸主治咳嗽體重嗜臥脈緩。

46.4 用法用量

每服5分或半兩,水2盞,加生薑7片,煎1半,取清水調神曲末2錢服之。

47 《朱氏集驗方》卷五方白朮丸

47.1 組成

白朮8兩,半夏(湯泡7次)2兩,赤茯苓(去皮)2兩,乾薑2兩,肉桂(去皮)2兩,枳殼麩炒)2兩。

47.2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7.3 功能主治

《朱氏集驗方》卷五方白朮丸主治痰飲

47.4 用法用量

每服多至200丸,日3次。久服、多服而後效。

48 楊氏家藏方》卷七方白朮丸

48.1 組成

白朮2兩,半夏2兩,乾薑(炮)2兩,人蔘去蘆頭)2兩,丁香半兩,高良薑(油炒)半兩,木香1兩。

48.2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生薑汁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8.3 功能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七方白朮丸主治泄瀉嘔吐脾胃不和,痰多氣逆

48.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前溫米飲送下。

49 普濟方》卷一一六引《經效濟世方》之白朮丸

49.1 組成

草烏頭5兩(去皮,細切,鹽少許炒),蒼朮10兩(米泔浸3日,去皮,切,炒)。

49.2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9.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一一六引《經效濟世方》之白朮丸主治一切風疾。

49.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加至10丸,如覺麻即減至5丸,食後茶、酒任下。

50 普濟方》卷一四三方之白朮丸

50.1 處方

白朮2兩,乾薑2兩,茯苓2兩。

50.2 製法

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0.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一四三方之白朮丸主治躍陽脈沉而緩,沉則胃氣強,緩則大便頻,沉緩相搏,小便難,其胃爲約。

50.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白飲送下。以效爲度。

50.5 摘錄

普濟方》卷一四三

51 普濟方》卷一六二引《指南方》之白朮丸

51.1 組成

麥門冬1兩,人蔘1兩,地黃1兩,白朮1兩,澤瀉1兩,茯苓1兩,大豆1兩,桑白皮5錢。

51.2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1.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一六二引《指南方》之白朮丸主治喘嗽時血。

5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用米飲送下。

52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之白朮丸

52.1 處方

白朮10兩,乾薑3兩,黃耆3兩,人蔘3兩,伏龍肝3兩。

52.2 製法

上爲細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2.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之白朮丸主治傷胃吐血

52.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飲送下。

52.5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

53 普濟方》卷一九三方之白朮丸

53.1 組成

羌活半兩,白朮半兩,木通3兩,黃耆3兩,桑白皮3兩,木香2兩,黑牽牛10兩(半生半炒),陳皮3兩。

53.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53.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一九三方之白朮丸主治通身腫滿,及病氣疾。

53.4 用法用量

生薑湯送下。

54 普濟方》卷二○六引《衛生家寶》方之白朮丸

54.1 處方

白朮1兩,縮砂仁2兩(不見火),乾薑1兩,丁香半兩(不見火),白豆蔻半兩(去殼,不見火),甘草1兩(炙),香附子1兩(去毛皮)。

54.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分6丸。

54.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二○六引《衛生家寶》方之白朮丸主治冷氣嘔吐,心腹疼痛

5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米飲、薑湯送下。

54.5 摘錄

普濟方》卷二○六引《衛生家寶

55 醫學金針》卷三方之白朮丸

55.1 組成

白朮(陳土炒)1兩5錢,枳實麩炒)1兩5錢,桂心1兩5錢,人蔘1兩,陳皮1兩,炙草1兩,桔梗1兩(炒)。

55.2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5.3 功能主治

醫學金針》卷三方之白朮丸主治悲哀惱怒,鬱傷肝氣,兩脅骨疼痛筋脈拘急,腰腳重滯。

55.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日2次。

56 婦人良方》卷十三方之白朮丸

56.1 別名

長胎白朮丸

56.2 組成

白朮1兩,川芎1兩,阿膠(炒)1兩,地黃(炒令6分焦)1兩,當歸(去尾,炒)1兩,牡蠣(煅爲粉)2分,川椒3分(如常制)。

56.3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56.4 功效主治

婦人良方》卷十三方之白朮丸功在調補衝任,扶養胎氣,常服益血,保護胎髒。主治妊娠宿有風冷,胎萎不長,或失於將理,傷動胎氣,多致損墮妊孕。

56.5 用法用量

每服30-40丸,空心米飲送下;酒、醋湯亦可。

56.6 附註

長胎白朮丸(《醫學入門》卷八)。

5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