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蟲藥 祛風燥溼 中醫學 中藥學
bā lí má
Chinese azale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八釐麻爲中藥名,即鬧羊花的別名[1]。見《全國中草藥彙編》。鬧羊花又名黃杜鵑、老虎花、黃喇叭花、石棠花、八釐麻、躑躅花[2]。出《本草綱目》。
爲杜鵑花科植物羊躑躅Rhododendron molle(Bl.) G.Don的花。主產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2]。
辛,溫,有毒。入肝經[2]。
祛風,除溼,鎮痛,殺蟲[2]。
1.治風溼痹痛,偏正頭痛,折傷疼痛。煎服:0.3~0.6g;或浸酒飲[2]。
2.搗爛擦皮膚頑癬,疥瘡,癩痢頭;煎水含漱治齲齒痛[2]。
3.用於手術麻醉[2]。
本品內服宜慎,中毒時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動作失調、呼吸困難等症,嚴重者因呼吸停止而死亡。孕婦忌服[2]。
本品含毒性成分八釐麻毒素和石楠素(Ericolin)。還含梫木毒素、木藜蘆毒素Ⅲ、山月桂萜醇等。混懸液、浸劑、酊劑均有鎮痛作用,其鎮痛指數與阿片相似。但劑量加大,作用不見增加而毒性顯著增加。梫木毒素有降壓、減慢心率作用,本品對昆蟲與人均有毒性。對人可致心律不整、呼吸困難及驚厥等。因此本品有較強毒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