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茅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ān máo

2 《*辭典》:斑茅

2.1 出處

江西《草藥手冊

2.2 拼音名

Bān Máo

2.3 別名

大密(《嶺南科學》),芭茅(江西《草藥手冊》)。

2.4 來源

禾本科植物斑茅的根。夏、秋採收。

2.5 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4米或更高。根莖粗壯,被鱗片。稈直立,無毛,具多節,節具長鬚毛。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60~150釐米,寬2~2.5釐米,除上面基部密生柔毛外,餘均無毛,邊緣小刺狀粗糙;葉鞘無毛或有毛,下部者長於節間,而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長1~2毫米,先端截平,具小纖毛。圓錐花序頂生,大型,長30~60釐米,主軸無毛,穗軸節間長3~6毫米,具長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基盤具短毛;第一穎先端膜質而漸尖,背部具長毛;第二穎舟形,先端漸尖並與邊緣同爲膜質而具小纖毛:第一外稃披針形,較穎稍短,第二外稃披針形,較穎短1/4,先端尖;內稃長圓形,長約爲外稃之半;雄蕊3;花柱長而羽毛狀。穎果離生。花、果期5~10月。

2.6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和河岸草地及村落附近。分佈江蘇、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廣東、雲南等地。

2.7 性味

甘,淡。

2.8 功能主治

通竅利水,破血通經。治跌打損傷,筋骨風痛,婦人閉經水腫盅脹。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2兩。

2.10 附方

月經後期斑茅根一兩,茜草三錢,接骨金粟蘭二錢,鐵掃帚根五錢,胡頹子樹根一兩。水煎,加砂糖、水酒沖服。(性味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2.11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