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家基本藥物
序號 | 基本藥物目錄序號 | 藥品名稱 | 劑型 | 規格 | 單位 | 零售指導價格 | 類別 | 備註 |
983 | 85 | 八珍益母丸 | 蜜丸 | 9g | 丸 | 0.55元 | 中成藥部分 | * |
984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60g | 瓶 | 5.3元 | 中成藥部分 | *△ |
985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6g | 袋 | 0.62元 | 中成藥部分 | |
986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36g | 瓶 | 3.3元 | 中成藥部分 | |
987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40g | 瓶 | 3.6元 | 中成藥部分 | |
988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48g | 瓶 | 4.3元 | 中成藥部分 | |
989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54g | 瓶 | 4.8元 | 中成藥部分 | |
990 | 85 | 八珍益母丸 | 水蜜丸 | 120g | 瓶 | 10元 | 中成藥部分 |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4 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藥的藥典標準。組成爲益母草200g、黨蔘50g、炒白朮50g、茯苓50g、甘草25g、當歸100g、酒白芍50g、川芎50g、熟地黃100g。具有益氣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用於氣血兩虛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週期錯後、行經量少、淋漓不淨、精神不振、肢體乏力。
5 《景嶽全書·婦人規古方》卷六十一方之八珍益母丸
5.1 組成
益母草四兩,人蔘、炒白朮、芍藥(醋炒)、川芎各一兩,熟地黃、酒當歸各二兩,炙甘草五錢[1]。
5.2 製法
爲細末,煉蜜爲丸,彈子大[1]。
5.3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空腹蜜湯或酒送下[1]。
5.4 功能
5.5 主治
治婦人氣血兩虛,脾胃並弱,不思飲食,四肢無力,月經不調,或腰痠腹脹,或斷或續,赤白帶下,經久不孕,或胎動不安[1]。
若脾胃虛寒多滯者,加砂仁(薑汁炒)一兩;腹中脹悶者,加山楂肉(飯上蒸熟)一兩;多鬱者,加香附(酒制)一兩[1]。
5.6 出處
6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四之八珍益母丸
6.1 處方
益母草4兩(不見鐵器,只用上半截帶葉者),人蔘(去蘆)1兩,白朮(土炒)1兩,茯苓(去皮)1兩,炙甘草(去皮)5錢,當歸(酒洗)2兩,川芎1兩,白芍藥(醋炒)1兩,熟地黃(酒洗)2兩。
6.2 製法
藥爲末。煉蜜爲丸,如彈子大。
6.3 功能主治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四之八珍益母丸具有補氣血,調月經之功效。主婦人氣血兩虛,脾胃並弱,飲食少思,四肢無力,月經違期,或先期而至,或腰疼腹脹緩而不至,或愆期不收,或斷或續,或赤白帶下,身作寒熱,久不受孕。
脾胃虛寒者,加砂仁30克(薑汁抄);腹中脹悶者,加山楂30克(淨內,飯上蒸熟);素常多鬱者,加香附子30克(童便制)。
6.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腹時用蜜湯送下。
6.5 出處
《古今醫統大全》卷八十四
7 《攝生祕剖》卷三之八珍益母丸
7.1 處方
當歸(酒洗)、川芎(微炒)、白芍藥(炒)、懷熟地、人蔘、白朮(土炒)、白茯苓、炙甘草、香附(分4份,鹽、醋、酒、童便各制聽用)、阿膠(切碎,蛤粉炒珠)、益母膏。
7.2 製法
上藥分兩隨證加減,各製爲末,入益母膏,加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能主治
《攝生祕剖》卷三之八珍益母丸具有行氣,養血,調經,種子之功效。主治胎前、產後諸虛百損,月事不調,子宮虛寒,久不受孕。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7.5 各家論述
純用四物則獨陰不長,純用四君子則孤陽不生,二方合用則氣血有調和之益,而陰陽無偏勝之虞矣。香附行氣生血,解鬱散結;阿膠調經理血,治帶止崩;益母膏者活血行氣,有補陰之功。凡胎前、產後有所恃者,氣血也,胎前無帶,產後無虛,是其行中有補矣。命名益母者,所以利有子也。
8 《墨寶齋集驗方》捲上之八珍益母丸
8.1 處方
益母草(上截)1斤(不見鐵),人蔘1兩,懷熟地4兩(酒煮),白茯苓3兩,當歸身4兩(酒洗),川芎2兩,廣木香1兩,砂仁2兩(炒),生甘草2兩,白朮4兩(飯上蒸),白芍藥2兩(醋炒)。
8.2 製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8.3 功能主治
8.4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蜜湯送下;或酒亦好。
9 八珍益母丸的藥典標準
9.1 品名
Bazhen Yimu Wan
9.2 處方
益母草200g、黨蔘50g、炒白朮50g、茯苓50g、甘草25g、當歸100g、酒白芍50g、川芎50g、熟地黃100g
9.3 製法
以上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40~5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120~14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9.4 性狀
本品爲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氣,味甜而微苦。
9.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茯苓)。聯結乳管直徑12~15μm,含細小顆粒狀物(黨蔘)。非腺毛1~3細胞,稍彎曲,壁有疣狀突起(益母草)。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則地充塞於薄壁細胞中(炒白朮)。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有數個簇晶(酒白芍)。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革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甘草)。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熟地黃)。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當歸)。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硅藻士5g,研勻。加乙醇40ml,浸漬1小時並時時振搖,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正丁醇提取液,用水洗3次,棄去水洗液,正丁醇液蒸乾,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9.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9.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9.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13:87)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0nm。理論板數按芍藥苷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9.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芍藥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稀乙醇製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9.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水蜜丸適量,研細,取約0.5g,或取小蜜丸適量,剪碎,混勻,取約1g,精密稱定;或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9.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酒白芍以芍藥苷(C23H28O11)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4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27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2.5mg。
9.8 功能與主治
益氣養血,活血調經。用於氣血兩虛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週期錯後、行經量少、淋漓不淨、精神不振、肢體乏力。
9.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9.10 規格
大蜜丸每丸重9g
9.11 貯藏
密封。
9.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0 八珍益母丸藥品介紹
10.1 藥品類型
10.2 藥品名稱
10.3 藥品漢語拼音
10.4 藥品英文名稱
10.5 成份
10.6 性狀
10.7 作用類別
10.8 適應症/功能主治
益氣養血,活血調經。用於氣血兩虛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經不調,症見月經週期錯後、行經量少、精神不振、肢體乏力。
10.9 規格
10.10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一日2次。
10.11 禁忌
10.12 不良反應
10.13 注意事項
1.忌辛辣、生冷食物。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平素月經正常,突然出現月經過少,或經期錯後,或陰道不規則出血者應去醫院就診。
7.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0.14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0.15 藥理作用
10.16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1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