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五味子

中醫學 止汗 安神藥 中藥學 收澀止瀉 斂肺澀腸 中藥材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ěi wǔ wèi zǐ

2 英文參考

Chinese Magnolcavine FruitSchizandra sinensis Baill.[朗道漢英字典]

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北五味子

3 概述

五味子中藥名,出自《醫學入門》,爲《神農本草經》記載的五味子處方[1]

5 來源及產地

木蘭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 Baill.的果實[2]。主產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2]

6 植物形態

多年生落葉藤本。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葉互生,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10cm,寬2~5cm,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有細齒;葉柄淡粉紅色。花單性異株,生於葉腋,花梗細長柔軟;花被片6~9,乳白色或粉紅色,芳香;雄花雄蕊5;雌蕊羣橢 圓形,心皮17~40,覆瓦狀排列於花托上,果熟時呈穗狀聚合果。漿果球形,肉質,熟時深紅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於半陰陰溼的山溝、灌木叢中。主產遼寧、黑龍江、吉林。

7 採製

秋季採摘成熟果實曬乾或蒸後曬乾,除去果梗及雜質。

8 性狀

果實呈不規則球形,粘韌,直徑5~8mm。表面紫紅色或暗紅色,油潤,有網狀皺紋。種子1~2粒,腎形,長4~5mm,寬3~4mm,表面棕黃色,有光澤。果肉味酸;種子味微鹹而辛。

9 性味

酸,溫[2]。入肺、腎經[2]

性溫,味酸、甘。

10 功能主治

斂肺滋腎,止津止汗,澀精止瀉安神[2]。治久嗽虛喘消渴,津少口乾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瞳孔散大,健忘失眠[2]。近用於降低谷丙轉氨酶[2]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咳喘遺精久瀉自汗盜汗心悸失眠

11 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2 化學成分

果實揮發油有機酸維生素[2]種子脂肪油,內含木脂素類成分:五味子甲素(即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乙素(即γ-五味子素),和丙素五味子醇甲(即五味子素)和乙(即Gomisin A),五味子酯甲(Wu-weiziester A即Gomisin C.)和乙(即GomisinB)等[2]

五味子素 (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一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gomisin)、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13 藥理作用

浸膏或酊劑中樞神經有強壯作用,能改善智力活動,消除疲乏[2]煎劑興奮呼吸中樞[2]。醇提取物則有鎮靜作用[2]五味子還能鎮痛、鎮咳、退熱並能降低實驗性肝損害所致的血清轉氨酶增高[2]。上述作用有效成分木脂素,特別是五味子乙素[2]五味子能強心,興奮呼吸中樞興奮子宮平滑肌,增強免疫功能,抗氧化,並有適應原樣作用[2]五味子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禦能力,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促進基礎代謝,調節胃液膽汁分泌,五味子還可抗腫瘤,並可抑菌[2]

1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2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