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ǐ jīn wán

2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比金丸

2.1 處方

滑石 膩粉(研)各450克 青黛(研)75克 天南星(炮)375克 巴豆700個(去皮取霜)

2.2 製法

上爲細末,以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2.3 功能主治

小兒驚風身熱,喘粗涎嗽,心悸頰赤,大小便不利,夜臥不穩。

2.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溫水下。如急驚風,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脈抽掣,上膈頑涎,加服1~2丸。

2.5 摘錄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3 楊氏家藏方》卷十七:比金丸

3.1 處方

天南星(炮)全蠍(去毒,微炒)白花蛇(酒浸一宿,去皮、骨,取肉,焙乾)草烏頭(燒灰存性)麝香(研)各15克 蜈蚣1條(蘸酒炙熱)乳香(別研)硃砂(別研)各7.5克。

3.2 製法

上藥爲細末,酒浸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微捏扁。

3.3 功能主治

小兒驚風,手足瘈瘲目睛上視,頭頸強直牙關緊急口吐涎沫,及吐瀉昏困,遂成脾風

3.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薄荷湯浸,少時化下;陰癇生薑湯化下。周晬兒,服2丸。不拘時候。

3.5 摘錄

楊氏家藏方》卷十七

4 《準繩·幼科》卷二:比金丸

4.1 處方

南星4錢,半夏4錢(爲末,並以生薑汁和作餅子,曬乾),真珠(新白者)2錢,巴豆去油淨)1錢,硃砂4錢,輕粉0.5錢,麝香0.5錢,真鬱金末3錢。

4.2 製法

上各爲末,和勻,飛羅面打糊爲丸,如黍米大。

4.3 功能主治

兒風丹毒,急慢啞驚

4.4 用法用量

每一歲兒1丸,燈心湯送下。

4.5 摘錄

《準繩·幼科》卷二

5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比金丸

5.1 處方

榼藤子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硫黃(研)半兩,白礬(燒令汁盡)半兩,螺皮(炙焦)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豬牙皁莢(酥炙)半兩。

5.2 製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痔疾疼痛不可忍,及下血

5.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飲或酒送下,不拘時候。

5.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6 《聖惠》卷八十五:比金丸

6.1 處方

牛黃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烏犀角屑1分,硃砂1分(細研),烏蛇肉1分(炙令黃),幹蠍1分(微炒),雄黃1錢(細研),水銀1分,金箔21片,銀箔21片(上三味,同研爲砂子),雀兒飯甕30枚(內有物者,微炒),天南星1分(炮裂),羚羊角屑1分。

6.2 製法

上爲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

6.3 功能主治

小兒慢驚風,胸膈多涎,迷悶口噤,發歇搐搦,縱睡多驚。

6.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薄荷汁送下,不拘時候。

6.5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五

7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比金丸

7.1 處方

鉛白霜半兩,青黛1兩,甘草半兩。

7.2 製法

上爲末,醋糊爲丸,如雞頭子大。

7.3 功能主治

喉痹

7.4 用法用量

含化咽津,痰出立效。

7.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二二

8 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8.1 組成

沒藥(研)1錢,五靈脂(研)半兩,皂莢(不蛀者,去皮子,酥炙,搗末)3錢,白丁香(雄者,研)1錢半,硇砂(研)1錢半,乳香(研)1錢半,巴豆10粒(去皮心膜,不出油,爛研)。

8.2 功效

利胸膈,除積滯

8.3 主治

久積伏滯成塊。婦人血癖血塊,及產後敗血不行,兒枕刺痛,小兒奶癖

8.4 用法用量

大人腑實者5丸,虛者3丸;小兒芥子大,一歲3丸,5-7歲以上7丸,十歲以上10丸。取積,用燒皁子濃煎湯放冷送下;利胸脯,用棗1個,爛嚼裹藥乾嚥,不得嚼藥,並臨臥服,急患不拘時候。

8.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用大棗10個(去核),刮巴豆膏入棗內,線纏了,慢火炙熟,去線搗爛,與前項藥末合勻,和搗成劑,丸如綠豆大。

9 《準繩·幼科》卷二

9.1 組成

南星4錢,半夏4錢(爲末,並以生薑汁和作餅子,曬乾),真珠(新白者)2錢,巴豆去油淨)1錢,硃砂4錢,輕粉0.5錢,麝香0.5錢,真鬱金末3錢。

9.2 主治

兒風丹毒,急慢啞驚

9.3 用法用量

每一歲兒1丸,燈心湯送下。

9.4 製備方法

上各爲末,和勻,飛羅面打糊爲丸,如黍米大。

10 《直指小兒》卷二

10.1 組成

人蔘2錢,琥珀2錢,白茯苓2錢,遠志肉(姜制,焙)2錢,硃砂2錢,天麻2錢,石菖蒲(細節者)2錢,川芎2錢,南星(薑汁浸)2錢,麝1字,青黛1錢。

10.2 主治

小兒驚癇

10.3 用法用量

每服1丸,金銀煎湯泡薄荷調下。

10.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5 附註

本方原名比金膏,與劑型不符,據《嬰童百問》改。

11 《局方》卷十

11.1 別名

小青丸

11.2 組成

滑石15兩,膩粉(研)15兩,青黛(研)2兩半,天南星(炮)12兩半,巴豆700個(去皮,取霜)。

11.3 功效

疏利下蘊毒熱涎

11.4 主治

小兒驚風體熱,喘粗涎嗽,心忪頰赤,大小便不利,夜臥不穩。

11.5 用法用量

每服一歲1丸,薄荷溫水送下;如急驚風,頭熱足冷,口噤面青筋脈抽掣,上膈頑涎,疾狀甚者,加1-2丸,煎桃符湯送下;小兒瘡疹後餘毒不解,宜與服,食後。

11.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麪糊爲丸,如麻子大。

11.7 附註

小青丸(《普濟方》卷三七四)。

12 聖濟總錄》卷一四二

12.1 組成

密陀僧1兩,白礬1兩,槐實(炒,爲末)1兩,皂莢(燒灰,研)1兩。

12.2 主治

血痔出膿血,及腸風痔瘻

12.3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12.4 製備方法

上4味,將密陀僧白礬搗碎,入瓷罐內,燒通赤,放冷取出,搗細爲末。次入槐實末、皂莢灰和勻,用糯米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