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ùláng KI22[中國鍼灸學詞典]
bùlá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2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I2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步廊 | ||
---|---|---|---|
漢語拼音 | Bulang | ||
羅馬拼音 | Pulang | ||
美國英譯名 | Walking Pavilion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KI22 | |
日本 | 22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R22 | |
富耶氏 | R22 | ||
德國 | N22 | ||
英國 | K22 | ||
美國 | Ki22 |
步廊爲經穴名(Bùláng KI22)[1]。出《鍼灸甲乙經》。《備急千金要方》作步郎。屬足少陰腎經[1]。步即步行,廊即走廊,此穴在中庭旁,經氣至此,如步行於庭堂兩側的走廊,故名步廊[1]。步廊穴主治胸腹部疾患:如胸脅支滿,咳逆嘔吐,喘息氣短,食慾不振,鼻塞不通,胸痛,咳嗽,氣喘,嘔吐,乳癰,胸脅脹滿,現代又多用步廊穴治療胸膜炎,肋間神經痛,支氣管炎,乳腺炎,胃炎,腹直肌痙攣,帶狀皰疹,支氣管炎,哮喘,嗅覺減退,鼻炎等。
6 穴名解
步即步行,廊即走廊,此穴在中庭旁,經氣至此,如步行於庭堂兩側的走廊,故名步廊[1]。
步,慢行。堂下亦曰步。廊,指繞回。意指庭堂兩邊之遊廊,或側屋也。本穴在膈上,與任脈之中庭平。本經左右兩線夾任脈,沿胸骨兩側各肋骨歧間,均有穴位,猶中庭兩側房廊相對也。胸骨兩側,本經各穴,排列勻整,如有尺度,故曰步廊。[2]
7 所屬部位
胸[3]
10 步廊穴穴位解剖
步廊穴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胸大肌、肋間外膜、肋間內肌、胸橫肌、胸內筋膜。有第五肋間動、靜脈。分佈着第五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爲第五肋間神經。皮膚由第四、五、六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佈。穴位下胸腔內相應器官有:右側第五肋間隙深面的胸內筋膜相鄰於肺前緣及其表面的胸膜,其深面是心臟右側。緣左側第五肋間隙深面的胸內筋膜除相鄰於肺與胸膜外,由於肺前緣有心切跡,心及其外麪包裹的心包膜直接貼於胸前壁,心尖最遠在第五肋間隙的投影可距胸前正中線約7~9釐米。該穴不能深刺。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2 步廊穴主治病證
步廊穴主治胸腹部疾患:如胸脅支滿,咳逆嘔吐,喘息氣短,食慾不振,鼻塞不通,胸痛,咳嗽,氣喘,嘔吐,乳癰,胸脅脹滿,現代又多用步廊穴治療胸膜炎,肋間神經痛,支氣管炎,乳腺炎,胃炎,腹直肌痙攣,帶狀皰疹,支氣管炎,哮喘,嗅覺減退,鼻炎等。
步廊穴主治胸腹部疾患:如胸脅支滿、咳逆嘔吐、喘息氣短、食慾不振、鼻塞不通等[8]。
16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胸脅支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
《太平聖惠方》:鼻不通。
《鍼灸大成》:主胸脅支滿,痛引胸,鼻塞不通,呼吸少氣,咳逆嘔吐,不嗜食,喘息不得舉臂。《循經考穴編》:傷寒過經不解,支滿咳逆,喘息閉悶。
1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9.
- ^ [2]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7.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3.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76-277.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