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chái hú sháo yào tāng
柴胡、白芍藥、青皮、鉤藤、香附、山梔、烏藥、獨活。
溼熱腰痛,左關細數者。
熱甚,加黃柏、膽草。
《症因脈治》卷一
柴胡芍藥散
柴胡(去苗)1兩,芍藥1兩,地骨皮半兩,石膏半兩。
上爲散。
腎咳。潮熱有時,五心煩熱。
柴胡芍藥散(《普濟方》卷二二八引《指南方》)。
《全生指迷方》卷四
柴胡、黃芩、花粉、甘草、麥冬、白芍、知母、黃連。
生津止渴。主身體黑瘦之人,精血爲時令所耗,中暍,口渴喜飲,其人灑灑惡寒,淅淅發熱,脈來細數;及上消、中消,氣分病。
中消大便不利,去黃連,加大黃。
《醫學傳燈》捲上
柴胡芍藥湯
柴胡(去苗)3分,芍藥3分,黃芩(去黑心)3分,半夏(湯洗去滑,炒幹)半兩,大腹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檳榔(銼)1兩。
傷寒發汗後,邪熱不除,腹脅脹痛。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
上爲粗末。
柴胡去芩加芍湯
柴胡2兩,赤芍藥2分,人蔘2分,甘草2分,半夏6錢。
傷寒溫疫,身體壯熱,頭痛項強,腰背四肢煩疼,脅下牢滿,乾嘔噦逆,不能飲食;及婦人經水方來適斷,熱入血室,寒熱如瘧,譫言妄語。少陽寒熱腹痛。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大棗3個,煎至8分,溫服,不拘時候。
柴胡去芩加芍湯(《醫級》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