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目

中醫診斷學 望診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á mù

2 英文參考

inspection of ey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察目望診內容之一。主要包括眼神、色澤及其形態等。察眼神有助於瞭解內臟精氣盛衰。如精氣充沛則目有神,視物清晰;精氣衰則目無神,視物不清。察色澤的變化,當結合五色主病,聯繫目的分部,以判斷臟腑病的寒熱虛實[1]

察目望診內容之一。又稱望目。《黃帝內經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爲之精。”故察目可以測知五臟的變化。察目的內容主要包括眼神、色澤及其形態等。察眼神有助於瞭解內臟盛衰精氣充沛則目有神,視物清晰;精氣衰則目無神,白睛暗濁,黑睛晦滯,視物不清。察色澤的變化,當結合五色主病,聯繫目的分部,以判斷臟腑病的寒熱虛實形態的改變如眼胞浮腫多爲水腫病,眼窩內陷多是津虧液耗,精氣衰敗;目眥赤爛,多屬溼熱;睡中露睛,多屬脾虛氣血不足;瞳孔散大,是爲精氣衰竭;眼突多屬癭腫,眼突而兼氣喘多屬肺脹;目翻上視、直視、斜視,多屬肝風內動目睛微定則是痰熱內閉等。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4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