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tir-baked SEMEN PHARBITID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炒牽牛子爲牽牛子的炮製品。牽牛子的炒法唐代已有,見《外臺祕要》、《仙授理傷續斷祕方》等。牽牛子爲旋花科植物裂葉牽牛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圓葉牽牛Pharbitis purpurea(L.) Voigt的乾燥成熟種子[1]。炒牽牛子稍鼓起,顏色加深,斷面淺黃色,微具香氣[1]。牽牛子炒後可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免傷正氣,易於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導滯見長[1]。多用於食積不化,氣逆痰壅[1]。
4 炒牽牛子的炮製方法
唐代有熬(《外臺祕要》)、炒熟、石灰炒(《仙授理傷續斷祕方》)[1]。
宋代有炒(《太平聖惠方》);麩炒(《博濟方》);童便制(《重修政和經使證類備用本草》);鹽制、米炒、吳茱萸制等法(《聖濟總錄》)[1]。
明清基本沿用前法[1]。
7 牽牛子的功效與主治
牽牛子具有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的功能[1]。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絛蟲病。
生牽牛子偏於逐水消腫,殺蟲[1]。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蟲積腹痛[1]。如治水腫脹滿的舟車丸(《景嶽全書》);治蟲積腹痛的牽牛散(《沈氏尊生書》)[1]。
炒牽牛子可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免傷正氣,易於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導滯見長[1]。多用於食積不化,氣逆痰壅[1]。如治小兒停乳停食,腹脹便祕,痰盛喘咳的一捻金(《中國藥典》)[1]。
8 炒牽牛子的炮製作用
生牽牛子偏於逐水消腫,殺蟲[1]。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蟲積腹痛[1]。如治水腫脹滿的舟車丸(《景嶽全書》);治蟲積腹痛的牽牛散(《沈氏尊生書》)[1]。
牽牛子炒後可降低毒性,緩和藥性,免傷正氣,易於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導滯見長[1]。多用於食積不化,氣逆痰壅[1]。如治小兒停乳停食,腹脹便祕,痰盛喘咳的一捻金(《中國藥典》)[1]。
10 參考資料
-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