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概述
叉形瓣法用於鼻小柱過短畸形的修復治療。 鼻小柱過短畸形,是雙側脣裂修復術後的常見的畸形。由於它的發生,而同時帶來了鼻尖過低和鼻孔扁平。所以,它是主要矛盾,矯正了鼻小柱過短,則鼻尖過低和鼻孔扁平同時可以得到改善。
鼻小柱過短畸形產生的原因,主要由於與前脣同時發生的發育障礙,一般鼻小柱過短常常同時有前脣發育不良。這些發育障礙表現的組織短缺主要由於缺少生理性功能刺激而引起的廢用性萎縮。鼻小柱過短和前脣短小常常需要用手術方法進行矯治。目前,一些效果稍好的方法有V-Y推進延伸術,星狀瓣(又稱作複葉式瓣)法和叉形瓣法。這些手術方法都立足於鼻小柱以下軟組織瓣的向上推移延伸以矯正鼻小柱短缺。有時效果改善不理想且不恆定,因軟組織常常術後瘢痕攣縮。鼻小柱的長度和鼻尖的高度主要靠鼻翼軟骨的支持,如鼻翼軟骨仍處於不對稱位狀態且高度不足,則軟組織延伸後得不到軟骨的支撐終究要收縮後退的。所以,鼻小柱的過短和鼻尖過低,最好在軟組織延伸的同時做軟骨成形術(如前述方法作鼻翼軟骨整復,或作自體肋軟骨移植)。用硅橡膠支架植入效果不好,容易外露合併感染,最後不得不手術取出或自行排出。
鼻小柱過短畸形軟組織瓣推移延伸有多種方法,叉形瓣法即在前脣兩側作叉形瓣沿鼻小柱向鼻尖方向推移進行鼻小柱再造,以矯正鼻小柱過短鼻尖過低畸形。
7 手術步驟
1.用亞甲藍畫出切口 於上脣雙側脣裂修復後變寬的前脣組織兩側畫出叉形瓣,其尖端止於皮膚脣紅緣,蒂在鼻小柱基底部。
另於鼻孔底每側各畫出一個楔形切口,其寬度約等於鼻孔底寬於正常寬度的部分,以便以後可以切除該部分達到恢復鼻孔底正常寬度及有利於兩側上脣組織瓣向中線旋轉推進。
2.切開叉形瓣及鼻孔底組織,深度包括皮下組織,皮瓣不要太薄,否則血運不良易於壞死。
3.掀起叉形瓣及切開鼻小柱兩旁向鼻尖方向推移。
4.將兩叉形瓣相對平行縫合成鼻小柱下部,並縫合兩側切口。同時向上推移以矯正鼻小柱過短。
5.兩側鼻翼基底深層從犁狀孔邊緣予以分離,使鼻翼可向小柱方向移動,以改善外形及恢復正常鼻底寬度,並有利於上脣組織向中線旋轉推移。
7.按層縫合前脣兩側切口及鼻底切口(圖10.9.4.2.1-5A~C)。
10 併發症
傷口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