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chá yá sǎn
銅綠、雄黃、五倍子、枯礬、胡黃連、北細辛、烏梅(火煅存性)各等分。
上爲末。
痘後餘毒,攻牙生疳,1日爛進1分。
搽之。
《景嶽全書》卷六十三
人中白(樟木尿桶中濁,瓦上焙乾)5錢,枯礬1錢,白梅(燒,瓦碗蓋存性)。
走馬牙疳,牙齦腐爛。
先用韭菜根。老茶濃煎,雞毛刷洗去腐爛惡肉,見到鮮血,乃用藥敷之,1日3次;爛至喉中者,以小竹筒吹入。
忌油膩、雞、魚等發氣熱物。
《古今醫鑑》卷十四
搽牙散
牙皁7錢,煅五味3錢,細辛3錢。
黑髮須。
每日清晨搽牙。
無毛小鼠1個(以溼紙7層包之,再以食鹽3分,黃泥7分和勻固裹,炭火煅存性,爲末),蒲公英草(切碎,沙鍋內加水煮爛去滓,取清汁熬膏,曬乾,爲末)1兩,好青鹽1兩,沒食子1兩,南蚯蚓1兩。
牙疳。
搽牙。
共爲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