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概述
肩關節脫位的原因包括:①各原因引起的關節盂前緣剝離。②創傷引起的關節囊韌帶複合體的塑型改變。③先天性關節囊的膠原缺陷引起的關節囊鬆弛。④外傷引起的肱骨頭後外側面嵌插骨折,同時合併肩關節盂的前方連續性中斷。肩關節脫位相關解剖及影像表現見下圖(圖3.6.2.1.1-0-1~3.6.2.1.1-0-8)。
肩關節脫位而未復位3周以上者,關節囊周圍破裂的關節囊形成瘢痕組織,關節周圍肌肉萎縮,骨折疏鬆出現,手法復位困難,應儘快切開復位。但老年病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者,脫位後疼痛不明顯,活動受限不大,則不必手術。
手術相關解剖見下圖(圖3.6.2.1.1-1~3.6.2.1.1-4)。
8 適應症
陳舊性肩關節前脫位切開復位術適用於:
1.青壯年體力勞動者,脫位時間在1個月以上,脫位關節已無鬆動的餘地,手法整復失敗者。
2.關節脫位合併有神經血管壓迫症狀,關節附近有明顯骨痂形成,或大結節撕脫骨折,骨塊卡於關節盂,以及脫位併發肱骨頸骨折者。
11 手術步驟
11.1 1.切口與顯露
肩關節前內側切口,上起自鎖骨外中1/3交界處,向外延至肩鎖關節,向下沿三角肌前緣直至肱骨三角肌結節處。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認清三角肌及胸大肌間隙,順三角肌纖維走向分離少許三角肌纖維,連同頭靜脈及胸大肌一併向內側牽開,如顯露尚嫌不足時,可將三角肌鎖骨外1/3附着部距鎖骨1cm處橫行切斷後將三角肌前緣向外翻轉,在深部將肱二頭肌短頭和喙肱肌於喙突附着部切斷,並向內側牽開,注意勿損傷進入喙肱肌的肌皮神經。在喙突下方可觸到脫位的肱骨頭。外旋上臂,於肩胛下肌距小結節止點1cm處切斷肌腱,並將其向內側牽開,注意勿損傷腋神經,切開關節囊,顯露肱骨頭。切斷胸大肌肌腱的近側半,清除肱骨上端周圍的粘連組織。
11.2 2.關節復位
清除關節盂內的纖維瘢痕組織,但切勿損傷關節軟骨面,如有肱二頭肌長頭腱、關節囊或大結節碎片夾在關節內,應予清除,以免阻礙復位。在關節盂得到徹底清理、肱骨上端周圍的粘連充分解除後,在直視下內收、外旋、內旋肱骨頭即可得到復位。爲避免術後再脫位,可用2根克氏針交叉固定肱骨頭於肩峯上,針尾剪短折彎成鉤形後留於皮下。
11.3 3.縫合肌腱裂口
關節囊由於攣縮粘連,經分離清理後,一般難於完整縫合,但肩袖的所有肌腱裂口均應仔細修補縫合。
11.4 4.依層縫合切口其餘各層。
12 術中注意要點
1.復位必須在粘連充分解除、關節盂徹底清理、阻礙復位的因素得到消除的前提下進行;切忌採用粗暴手法或依靠器械撬撥,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關節軟骨。
2.如因肱二頭肌長頭腱後移阻礙復位時,可切斷關節緣上該腱的止端,並切除該腱的關節囊內部分,將腱斷端固定於肱二頭肌腱溝中。如有大結節骨折塊畸形癒合,復位後影響肩的外展活動或阻礙三角肌縫合時,可將大結節鑿下,修整後用螺絲釘將其固定於原骨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