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中醫學 經絡學
chōng qì
adversely ascending qi of thoroughfare vesse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衝氣爲病證名。指衝脈之氣上逆的疾患[1]。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多因飲邪內伏,腎陽虛衰,衝脈之氣挾飲上逆所致[1]。
證見氣從少腹上衝胸咽,並伴見手足厥逆,小便難,脈沉微,或面熱如醉,頭暈目花等[1]。
治以斂氣平衝爲主[1]。方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等方[1]。
氣病指臟腑經絡氣機失調的病證[2]。有虛實之分。虛由精氣內奪,實由邪氣偏盛[2]。虛證可見氣耗、氣消、氣脫等;實證可見氣結、氣鬱、氣亂、氣逆等[2]。
氣病與情志過極關係密切,如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2]。並與寒熱偏勝有關,如聚熱則腠理開而氣泄,聚寒則經絡凝澀而氣收[2]。勞損可致元氣虛衰,積聚可使氣機壅阻[2]。古有七氣、九氣等名[2]。氣病與肺腎疾患關係尤深,以肺主一身之氣,腎爲元氣之根[2]。血病與氣亦有密切的聯繫,以氣爲血帥,氣病常易導致血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