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ūn yè

2 《*辭典》:椿葉

2.1 出處

《綱目》

2.2 拼音名

Chūn Yè

2.3 別名

椿木葉(《唐本草》),春尖葉(《重慶草藥》)。

2.4 來源

楝科植物香椿的葉。

2.5 化學成份

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C。

2.6 性味

苦,平。

①《唐本草》:"味苦,有毒。"

②《醫林纂要》:"甘苦辛,平。"

2.7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殺蟲。治腸炎痢疾,疔,疽,漆瘡疥瘡白禿

①《唐本草》:"主洗瘡疥,風疽。"

②《生生編》:"嫩芽瀹食,消風祛毒。"

③《陸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

2.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2~4兩。

2.9 注意

孟詵:"動風,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②《隨息居飲食譜):"多食壅氣動風,有宿疾者勿食。"

2.10 附方

①治赤白痢疾:椿葉二至四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脣上生疔:香椿葉搗爛,和酒飲之。(《嶺南採藥錄》)

③治小兒頭生白禿,發不生出:椿、楸、桃葉取汁敷之。(《肘後方》)

④治漆瘡:春尖葉一斤,苦蒿紅浮漂各適量。煎水外洗。(《重慶草藥》)

2.11 摘錄

《*辭典》

用到中藥椿葉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