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湯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à fù pí tāng

2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大腹皮湯

2.1 處方

大腹皮5枚(細銼),枳殼(去瓤,麩炒)1兩,赤芍藥(銼)1兩,秦艽(去苗土)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天門冬去心,焙乾)3分,生乾地黃(焙)1兩,甘草(炙)3分,郁李仁(去皮)半兩(炒)。

2.2 製法

上爲粗末。

2.3 功能主治

產後熱毒氣結燥,大便不通,壅滯氣疼痛腰重脅脹。

2.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溫服。得利爲度。

2.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六五

3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大腹皮湯

3.1 處方

大腹皮(銼)1兩,檳榔(煨,銼)1兩,前胡去蘆頭)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己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赤芍藥1兩,甘草(炙,銼)半兩,桑根白皮(銼)2兩,木通(銼)2兩。

3.2 製法

上爲粗末。

3.3 功能主治

虛勞,身體浮腫上氣喘促小便不利

3.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1日2次。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4 《古今醫徹》卷五:大腹皮湯

4.1 處方

大腹皮1錢5分,桑白皮(蜜炒)1錢,生薑皮5分,茯苓皮1錢5分,廣陳皮1錢,白朮土炒)1錢,條芩7分,車前子2錢(焙,研),木瓜7分,大棗2枚。

4.2 功能主治

子腫

4.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4.4 摘錄

《古今醫徹》卷五

5 普濟方》卷三五五:大腹皮湯

5.1 處方

大腹皮1兩,前胡去蘆)1兩,檳榔(煨)1兩,百部根1兩,陳皮(去白)1兩,枳實麩炒)1兩,桑皮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1兩,當歸1兩,人蔘1兩。

5.2 製法

上爲末。

5.3 功能主治

產後上氣,喘急滿悶。

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5.5 摘錄

普濟方》卷三五五

6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大腹皮湯

6.1 處方

大腹皮(銼)1兩,柴胡(去苗)1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桑根白皮(微炙,銼)半兩。

6.2 製法

上爲粗末。

6.3 功能主治

傷寒汗後發喘,壯熱不除。

6.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6.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7 《袖珍小兒》卷下

7.1 方名

大腹皮湯

7.2 組成

大腹皮3錢,檳榔3錢,三棱(煨)3錢,莪術3錢,枳殼2兩,蒼朮2兩,甘草2錢。

7.3 主治

小兒瘧疾,用藥太早,退熱變作浮腫外腎腫大,飲食塞於脾胃。

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加生薑皮蘿蔔子椒目同煎服。

7.5 製備方法

銼散

8 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8.1 方名

大腹皮湯

8.2 組成

大腹皮(銼)1兩,大黃(銼,醋炒)1兩,樸消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白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

8.3 主治

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時復嘔吐,不下飲食,大便祕澀

8.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以利爲度。

8.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9 經驗女科

9.1 方名

大腹皮湯

9.2 組成

大腹皮五加皮青皮陳皮姜皮

9.3 主治

胎前浮腫

9.4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10.1 方名

大腹皮湯

10.2 組成

大腹皮(銼,炒)3分,柴胡(去苗)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浸去滑,生薑汁同炒幹)1兩,青蒿(童便浸1日,曬乾)1兩,白朮1兩,桔梗(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去皮)1兩。

10.3 主治

熱勞,肌瘦盜汗潮熱咳嗽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童便半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10.5 加減

如婦人服,加虎杖當歸各少許。

10.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