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Dàjù ST27[中國鍼灸學詞典]
Super Grea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àjù[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2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27[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大巨 | ||
---|---|---|---|
漢語拼音 | Daju | ||
羅馬拼音 | Tachu | ||
美國英譯名 | Super Great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ST27 | |
日本 | 27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E27 | |
富耶氏 | E27 | ||
德國 | M27 | ||
英國 | S27 | ||
美國 | St27 |
大巨爲經穴名(Dàjù ST27)[1]。出《鍼灸甲乙經》。別名腋門、液門、掖門。屬足陽明胃經。大爲小之對,巨即巨大,穴在腹部最大隆起處,故名大巨[1]。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遺精,早泄,睾丸炎,陽萎,驚悸不眠,疝氣,腎氣衝心,陽痿,便祕,偏枯,四肢不用,驚悸不寐,腹直肌痙攣,腸梗阻,膀胱炎,尿瀦留,腹痛,腹瀉,闌尾炎,腸炎,尿道炎,失眠等,是腹部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6 穴名解
大,飽滿充實之意。巨,同鉅,富也。大巨者,像腹壁之豐滿光澤,而內容又復鉅富也。本穴適當腹部隆起最高大處,內應小腸及膀胱部位,其所包裹者至爲豐富珍貴,有如巨大之倉庫,小腸屬手太陽經,膀胱屬足太陽經,二經俱稱巨陽。古太與大通,故本穴命名取“大巨”,以其功用在兩太陽經也。其主治爲小腹脹滿及小便不利,故名爲“大巨”。[2]
7 所屬部位
下腹[3]
8 大巨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大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4][5]。
大巨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仰臥取穴[5]。
大巨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處[6]。一說“去腹中行當各三寸”(《鍼灸資生經》)[6]。
大巨穴的位置
10 穴位解剖
大巨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層)。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分支,外側爲腹壁下動、靜脈。分佈着第十一肋間神經。皮膚由第10、11、12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分佈。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可分爲前層和後層。前層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前葉形成,後層由腹內斜肌後葉和腹橫肌腱組成。在臍下4.5釐米處,後層的鞘轉移至前層,以加強鞘的前壁,而該處以下的腹直肌鞘後層缺少,由於腱膜的中斷,下緣形成一弓狀遊離緣,稱半環線。半環線以下的腹直肌後面,僅爲增厚的腹橫筋膜(腹內筋膜的一部分)。穴位下相對應的器官是大網膜、小腸。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2 主治病症
大巨穴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遺精,早泄,睾丸炎,陽萎,驚悸不眠,疝氣,腎氣衝心,陽痿,便祕,偏枯,四肢不用,驚悸不寐,腹直肌痙攣,腸梗阻,膀胱炎,尿瀦留,腹痛,腹瀉,闌尾炎,腸炎,尿道炎,失眠等,是腹部手術針麻常用穴之一。
大巨穴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遺精、早泄、驚悸不眠、疝氣[8]。
大巨主治少腹、前陰等疾患:如小腹脹滿、腎氣衝心、小便不利、遺精、陽痿、早泄、疝氣、便祕、偏枯、四肢不用、驚悸不寐等[8]。
現代又多用大巨治療腹直肌痙攣、腸梗阻、膀胱炎、尿瀦留等[8]。
大巨主治腹痛,腹瀉,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疝氣,遺精,陽痿,早泄等[8]。
大巨穴主治遺精,早泄,陽痿;小便不利;小腹脹滿,疝氣[8]。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尿瀦留,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遺精,陽萎,疝氣;
其它:失眠。
18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8.
- ^ [2]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8.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3-54.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3.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78.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