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扎龍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ǎo zhā lóng

2 全國中草藥彙編》:倒扎龍

2.1 拼音名

Dǎo Zhā Lónɡ

2.2 別名

過江龍

2.3 來源

薔薇科倒扎龍Rubus wilsonii Duthie,以根入藥。

2.4 生境分佈

陝西。

2.5 性味

苦、澀,涼。

2.6 功能主治

止痛,消炎,調經。主治牙痛,瘡漏,疔腫瘡毒,月經不調

2.7 用法用量

0.5~1兩。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倒扎龍

3.1 出處

出自《陝西中草藥

3.2 拼音名

Dǎo Zhā Lónɡ

3.3 英文名

Root of Spiny Raspberry

3.4 別名

倒毒散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薔薇科植物針刺懸鉤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pungens Camb.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除去鬚根,抖掉泥土,切片曬乾

3.6 形態

針刺懸鉤子 匍匐灌木,高達3m。枝圓柱形,幼時被柔毛,常具較稠密的直立皮刺。奇數羽狀複葉;葉柄長2-6cm,頂生小葉柄長0.5-1cm,側生小葉近無柄,與葉軸均被柔毛,並有稀疏小刺和腺毛托葉線形,有柔毛;小葉常5-7枚,稀3或9枚,卵形或三角狀卵形,2-5cm,寬1-3cm,先端急尖,頂生小葉常漸尖,基部圓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在脈上有柔毛,邊緣具尖銳重鋸齒或缺刻狀重鋸齒,頂生小葉常羽狀分裂。花兩性,單生或2-4朵成傘房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白色,直徑1-2cm;花萼外面具柔毛和腺毛,密被直立針刺;雄蕊多數,直立,長短不等;雌蕊多數,基部具疏柔毛。果實近球形,紅色,直徑1-1.5cm。花期4-5月,果期7-8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200-3300m的山坡林下、林緣及河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河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3.8 性味

辛;苦;涼

3.9 歸經

肺;肝經

3.10 功能主治

解毒療瘡,活血止痛,止汗,止帶。主瘡瘍腫毒,瘰癧腰腿痛帶下盜汗

3.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3.12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